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厚重与大气的“信史”--评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中国民居建筑》 - 社会科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社会科学
厚重与大气的“信史”--评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中国民居建筑》
谭元亨
2004-06-22 16:17:39 来源:
拜读装帧庄重的厚厚三卷《
中国民居建筑
》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我就感受到了它巨大的震撼力。这不独因我是出生于建筑世家的文化学者,对这类书情有独钟,主要缘于我被这三卷书表现出的历史气魄与学术胆识所折服。
口传与文字的历史,历经时代更迭,已被后人改变了不少,难以全称为“信史”,却只有建筑,以万古如斯永恒不变的形态,默默地述说当日的历史、文化、艺术,乃至心理、思想观念,后人却无法改变它;而后的岁月沧桑,也同样在其身上得到忠实的反映。因此,一部建筑史,当是所有历史书中最有资格被称之为“信史”的。
陆元鼎教授主编的这三卷大书,自是当之无愧的“信史”。从这部信史中,我们可以读到中国所有的民族、历朝历代的各种真实的信息:他们的生活方式与理想追求,他们的社会构成与经济格局,他们的艺术情趣与价值观念……于是,一幕幕生动的历史画面,便徐徐地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令你激赏,令你深思,当然,更令你胸襟开阔——并不是任何一本书都可以做到这一点的。
说它厚重,说它大气,均不为过。
说厚重,就在于它不仅仅是讲民居,而是通过民居讲到了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诸如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尤其是不同文化传统下,各民族、各地域的民居,是如何因地制宜、因材施用、巧于因借、随形就势的,同时,更进一步揭示其后边的包括宗教、民俗的深厚内涵。所以,这套书,不仅仅讲的是民宅,而是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伟大历史,展现了各个民族及不同地域的民间文化,尤其是生存智慧与艺术的品位。正如罗哲文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的: “我国民居建筑,不仅有着高超的工程技艺而且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高妙的哲理思想。从选址、朝向、构架、室内外装修陈设、礼宾待客等,内容十分广泛丰富,尤其是以‘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营构与大自然环境相结合,和谐共处,达到了很高的境界。现在还保存的不少古民居建筑是一项巨大的历史文化财富,十分珍贵。”
罗哲文先生所提到的民居的历史文化与哲理思想,无疑都在这三大卷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一充分体现,也就使得整个作品有着其他同类著作罕有的厚重。这与著述者深厚的积累、阔大的视野是分不开的。尤其是一位民居研究者,同时拥有不仅仅是建筑历史与艺术的知识,更拥有整体历史,包括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思想文化,即宗教、学术上的造诣,颇为难能可贵。这套书之所以有不少创见,当是厚积而薄发。
说大气,就不仅仅说它展示了几千年的历史,概括了几十个民族的民居建筑风貌,而是在于它高屋建瓴,从中提炼出我们这个民族在民。居演进中一脉贯穿的人文意识。
文化演进,只有敞开胸怀,接收八面来风,方可“强筋健体”,让古老的文化与时俱进,更为丰富多彩,更加雄壮阔大;在不断的更新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套书正是在这多元文化上把文章做足,显示出中华民族的风姿。不仅各个民族有自己的专篇,把各个民族的民居建筑形式写足,也把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变革中滋养的民族品格揭示出来,乃至民族的创世纪神话及由此形成的不同礼俗、风情也都一一予以展示,给人以丰富的人文历史知识的享受,而且,对同一民族内的不同民系、或不同地域的民居,也都加以区别及予以单列,尤其是对有特色者,更是浓墨重彩,揭示其文化意想、审美价值。这是一种宏博的人文精神,也代表了一种可贵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学术上方可以在比较、包容中发展并有所创见、有所发现、有所进步。
其实,不仅仅是作者在著述中的大气,就是在装帧上,也显得相当大气。三大本,精装,封面结构严谨而又豪气,九幅经精选而置于封面中部的各类民居,浑然一体又各具特色,足以体现民居文化的博大精深,色调深沉稳重,也给读者以厚实的感觉。
全书行文中,历史厚重每每与哲理思考交融在一起,不时更有妙语惊人,不肘又发人深-省;图文并茂,颇可“养眼”,无论是在建筑界,还是在艺术界,以及出版界,都为不可多得的典籍,其学术价值当与日俱增,为后人所珍重。
(
中国民居建筑
(上中下) 陆元鼎等/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年11月01日/ 380.00元)
摘自:《中国图书商报》2004-02-27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