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第四代汉英词典的编纂新理念——《新世纪汉英大词典》评介 - 语言文字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语言文字
第四代汉英词典的编纂新理念——《新世纪汉英大词典》评介
素欣(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
2004-06-22 16:20:47 来源:
从1815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编纂的第一本汉英词典算起,汉英词典的编纂已经历了近两百年的历程。最近,在上海召开的2003年第五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上,曾东京教授将我国汉英辞书的编纂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为我国汉英词典编纂的“前科学期”,到了第三阶段(1977-2000),中国人自己编纂的汉英词典才“渐趋成熟”。成熟期的“第三代”汉英词典的代表是吴景荣编写的《汉英词典》(1978,商务印书馆)、张芳杰编写的《远东汉英大辞典》(1992,远东图书公司)、危东亚主编的《汉英词典》(1995,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吴光华主编的《汉英大辞典》(1995,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以及吴景荣和程镇球主编的《新时代汉英大词典》(2000,商务印书馆)。从出版时间上看,这些词典从编写思想、编排体例、意义阐释、收词范围以及实用性等方面日趋成熟。由惠宇教授主编、最近将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汉英大词典》(以下称《新世纪》),在全面总结我国“第三代”汉英词典编纂经验的基础上,集众家之长,大胆创新,历时10年而成,可望成为我国首册“第四代”汉英词典,标志着我国汉英词典的编纂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
之所以说《新世纪》和以前的汉英词典有着“代”上的根本区别,原因在于该词典体现出一种与之不同的编纂新理念。这些理念的出发点在于试图解决现有汉英词典中所存在的一个根本性的瓶颈问题,即实用性不足的问题。现有的汉英词典在实用性上均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足,汉英词典的使用者在查阅了汉英词典之后,往往还必须查阅英汉或英英词典,以求得某些词语的语法信息、释义的准确性、常见的搭配以及对应词的正式程度和语体信息等问题。这样,汉英词典在某种程度上便沦落到为读者提供查阅英英词典或英汉词典的线索的地步。这是我国汉英词典在“渐趋成熟”过程中的最为主要的不成熟之处。《新世纪》的编纂新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世纪》力图建立汉英词典独有的理论体系,从编纂之初就确定了摆脱依赖汉语单语词典,以其为“蓝本”的传统编纂思想。在谈到大陆出版的第三代汉英词典的“几个明显的特点”时,曾东京教授认为其一便是“以《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纂室,1983年第二版,商务印书馆)为蓝本,并对词条予以增删缩合”。我们知道,汉英词典的使用对象显然和汉语单语词典的使用对象有很大的不同,因而汉英词典应该具有自己不同于汉语单语词典的完整体系。这种差异不仅简单地表现在收词的范围和数量上,而且也体现在语法标注、义项划分、释义和配例等等方面。对汉语单语词典的过分依赖,抹杀了汉英词典和汉语单语的本质区别,在很大成程度上掩盖了汉英词典应有的双语特点。由于缺乏汉英词典自己的明确的理论体系,词典的实用性受到严重影响。《新世纪》在参考各种汉语词典和汉英词典的基础上,及时吸收汉语语法研究新成果,从读者的需要出发,在收词、语法标注、义项划分、释义和配例等层面体现出一种有体系性的创新,初步建立了一种有别于“第三代”词典的汉英词典新体系。以“归纳”一词的动词用法为例:2000年出版的《应用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用归纳方法运作;归总”,对汉语单语词典使用者来说,似乎并无不妥;但笔者手头的一本汉英词典在该词后面一并列出induce, infer, draw, sum up四个英文词,似乎就大有问题,因为这四个英文词在意义和用法上迥然不同,谁也不会把他们看成同义词或近义词。这样简单的罗列对汉英词典的查阅者来说,显然没有多少帮助。《新世纪》从汉英词典实际出发,把该词的动词用法分为两个义项,一为induce, induct和generalize,另一为sum up和boil down,对汉英词典的使用者来讲,自然就实用多了。
第二,给汉英词典准确定位,突出其的学习词典的性质。汉英词典和英汉词典一样,在很大程度是一种学习词典。我国英汉词典编纂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比较成功地融合了面向英美读者的英语单语词典和面向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英语学习词典的优势。《新世纪》在这一点上的做法体现在(1)尽量提供对应词(组);(2)提供丰富的条目标注内容;(3)条目设立强调实用,贯彻宁肯宽一点而勿过严的原则等方面。
在提供对应词(组)方面,《新世纪》纠正了现有汉英词典中的不少“只解释不给对应词(组)”的现象。例如“压蔓”一词,笔者手头的两本词典,一本的“解释”是“cover the vines of plants (e.g. melon, gourd, etc.) with earth at intervals to protect them from strong wind and animals”,而另一本的则为“keep down the vines of a creeping plant by covering them with earth at regular interval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nimals or the wind and for facilitating the growth of adventitious roots)”。我们可以看出,这两本词典所给出的纯粹是对汉语单语词典释义的“翻译”,使用者在实际中根本无法使用,因为他们查阅汉英词典的目的并不是不知道“压蔓”的含义,而是想知道其英文对应词,但这样的对应词(组)这两本汉英词典却没有提供。《新世纪》在这方面却下了不少功夫。例如,它给“压蔓”的对应词组是“press the vine”,既准确地道,又简洁实用。
条目标注方面,除了我们下面要谈到的词类标注外,《新世纪》还为大量条目,特别是科技条目标注了门类词,如[物理][心理]、[医学]、[中医]、[生物]、[音乐]、[体育]、[计算机]、[信息]等等,以帮助读者正确使用;语文性的条目则就其语体特征及语言特色,如口头语或书面语、谦辞或套语、委婉或粗俗、方言或旧语、简称或俗称、是否含有贬义或有无迷信色彩等作出标注。凡此种种,大大增加了语言知识方面的信息量,减少了读者对汉英或英英词典的依赖。
该词典收词方面坚持“宁肯宽一点而勿过严的原则”,充分顾及不同方面、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加大了汉英词典的百科性质。该词典的收词量达到14万余条,在语文性汉英词典中遥遥领先。同时,该词典注意收录近年来涌现的大量新词新义,例如“功能键”、“美眉”、“形象代言人”、“卖点”、“买点、“名嘴”、“样板房”、“SARS”、“纹眉”、“语音邮件”、“短信”和“炒作”等。
第三,强调搭配,以求做到即查即用。正确使用目的语中的各种搭配,是体现一个人“语用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口语和书面语的“地道性”,就句子层面而言,更多地表现在一个人能否很“地道”地使用目的语中的各种搭配,而不是简单地体现在发音和用词上。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般读者在使用be aware of这个短语的时候不存在问题,但“我完全明白所发生的事情”中的“完全”一般是用completely,absolutely,fully还是entirely,对很多人来讲都是很难把握的问题。汉英词典若不能解决诸如此类的搭配问题,其实用性问题无疑还是一句空话。
现有的汉英词典在配例上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而《新世纪》则强调配例的系统化,力求穷尽常见搭配(包括主谓搭配、动名搭配、偏正搭配、动补搭配等)。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读者可以“即查即用”。以“人权”一词为例。笔者手头的一本词典仅收录“人权”、“人权宣言”和“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另一本新近出版的增加了“人权法案”,并且在“人权”条下列出了“违反人权”、“维护人权”、“尊重人权”和“侵犯人权”四个动宾搭配。而《新世纪》不仅在“人权”条下给出了 “保护人权”、“保障人权”、“捍卫人权”、“践踏人权”、“蔑视人权”、“侵犯人权”、“尊重人权”、“充分享有人权”、“人权受害者”和“基本人权”十个搭配,而且还列出了“人权报告”、“人权暴力”、“人权对话”、“人权法案”、“人权公约”、“人权纪录”、“人权外交”、“人权问题”、“人权宣言”、“人权运动”、“人权状况”、“人权组织”等十三个相关条目。这样比较应该很能说明问题了。
另外,在处理配例时,《新世纪》坚持能用词组就不用句子的原则,而“第三代”汉英词典则大量的使用句子。这一做法也是从实用性出发的,不仅节约了大量的篇幅,增加了词典的信息含量,而且节约了读者的查阅时间。惠宇教授在“前言”中谈到这一做法时说:“举例以短语为主,务求丰富而实用,例句则讲究精当,例语、例句均注意追求语言的地道;列举实例注意突出词语搭配和各种习惯用法,遂形成本词典的主要特色,这也是本词典区别于其他同类词典的最大之处。”
第四,大胆创新,首次给大型汉英词典标注词性。虽然汉语的词性问题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但汉英词典不标注词性,往往造成义项划分混乱、释义不清、配例缺乏秩序等等问题。例如,有一本汉英词典对“补助”的四个对应词(组)是:subsidy; supply needs; subsidize; allowance。这里subsidy 和allowance为名词,而supply needs和subsidize又为动词。如果使用者无法确定这四个英文词的词性,那只好再去查阅英英词典或英汉词典。所以,国内学者不时撰文呼吁解决汉英词典的词性问题。陈楚祥先生也曾说过,“1992年在瑞典召开的第一届汉外词典研讨会上,许多国家的代表都强烈希望能早日解决汉语词类划分问题。”
汉英词典标注词性,无疑可以大幅度增强词典的科学性和体系性,提高汉英词典的质量。笔者以为,其直接作用有三:(1)有利于义项的确定;(2)有助于提高释义的准确性;(3)有助于配例和词类的协调。
《新世纪》在编纂过程中注意到了汉语研究界在词类问题上的进展,大胆创新,在大型词典的词类标注问题上迈出了勇敢的一步。请看《新世纪》对“补助”一词的处理,读者自会辨别出个优劣:
1.〈动〉 subsidize: ~困难学生 subsidize needy students 2.〈名〉 subsidy; allowance; benefit: 一笔~ a sum of allowance 接受~ receive subsidy 申请~ apply for a grant of money困难~ hardship grant 取暖~ heating subsidy 失业~ unemployment benefit 实物~ subsidy in kind 现金~ cash grant 学生~ student aid/assistance; scholarship 医疗~ medical benefit
词典需要不断更新,才会维持其生命力,但眼下汉英词典的编纂,更需要创新,才能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要。《新世纪》还可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瑕疵、甚至错误,但该词典所体现出的编纂新理念,无疑标志着我国汉英词典的编纂将出现一次质的飞跃。
摘自:《中国图书商报》2004-02-27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