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思想史”:思想“真实”,或者思想“世界”?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思想史”:思想“真实”,或者思想“世界”?
薛刚(清华大学历史系)
2004-07-23 17:10:03 来源:
以往的思想史资料集大都是作为某某思想史或哲学史的附属品存在,把“相关资料”按照书本的章节分门别类的攒积起来,使史料沦为“观点”的附庸。而本书的编者们则希望在狭窄的篇幅内尽可能多地还原思想场域。
《中国思想史参考资料集——隋唐至清卷》,作为计划中的《中国思想史参考资料集》的第一个“成品”,编辑成现在的形式并有作为课本的打算,是在课堂上被逼出来的。在一门给历史系研究生开的课上,有老师问,你们在选这门思想史的课之前都想听些什么内容?学生答,希望老师能讲述系统的思想史。老师道,往往是越系统的思想史。距离思想的真实越远。思想史的作者在寻章摘句之后将只言片语纳入某个主题的书写序列,随即按部就班地下个结论,其实已经离当事人的思考和关怀很远。不仅我讲授不了系统的思想史,此后就是有人说他能讲系统的思想史,你们也要有心理准备。这位老师讲的是大实话。在未经整理的原始史料中浸淫久了,就知道思想界在每个时间点上都是嘈杂繁复,纵然可以按照今人的标准划出主流重点之类,也远不像教科书中那样被码得整整齐齐,一副四平八稳的模样。这正是本书编纂的初衷——希望能用这种解释成分较少、文献分量较多的参考资料集修正此前过分依赖标准化教科书的弊病,至少在思想史教学内部。
从整体上看,后设结论和原初思想的此消彼长虽然使得本书在表面上显得不怎么“好看”,但是思想的成色和分量与以前相比要足得多。以往的思想史资料集大都是作为某某思想史或哲学史的附属品存在,把“相关资料”按照书本的章节分门别类的攒积起来,使史料沦为“观点”的附庸。而本书的编者们则希望在狭窄的篇幅内尽可能多地还原思想场域。照这样的构想,他们把思想史资料集全书分成十三章,每章包括三节到五节内容不等,每一节都由“编者按语”、“关键文献”、“参考文献”、“参考论著”四部分组成。以《清代学术与思想》的第一节《清初官方意识形态对思想学术的作用》为例,此节涉及到康雍乾三朝,先由编者按语说明此时清朝官方意识形态指针、手法和效果。关键文献则选自《大义觉迷录》和《{四库全书总目)卷首》,参考文献不仅包括李光地、顾炎武、张履祥、陆世、王应奎等时人的观察所得,也包括朴趾源、王昶、江藩、皮锡瑞等后人的总结评论,参考文献则有葛兆光、梁启超、朱维铮、何冠标、赵园等先生的研究成果,并由编者列出相关章节以为读者提供门径。这样的写法也并非没有先例,例如芝加哥大学教授Mircea Eliade就曾经在自己的《世界宗教史》中把征引文献的提要作为思想史教材的重要部分,但是在国内,如此编纂仍属凤毛麟角。
在论题的选择上,传统的思想史命题在本书中仍占据重要地位,如“朱熹的思想”等;另外本书也展示思想生存的外部环境,如“隋唐道教与政治”等专题,显示了思想与政权等力量之间错综复杂的纠葛。从本书的结构即可看出“关键文献”和“参考文献”的重要地位;如何在逼仄的篇幅内选取那些能切实体现某一个时段思想界特点的材料,是能否实现本书构想的关键。从大方向上来说,思想史的书写仍然属于通史叙述,选材方面亦不脱其框架。关于通史的选材,张荫麟曾经提出五种不同的标准:“新异性的标准”、“实效的标准”、“文化价值的标准”、“训诲功用的标准”、“现代渊源的标准”,颇得史学界首肯。本书各个专题编者不一,虽然材料撷取的理由不一,但与上述五种标准颇有相合之处。
但思想史资料集因其体裁的缘故,从一开始就有许多局限在。葛兆光先生在《中国思想史参考资料集》的总序中提出,至少还有三处窒碍需要克服。第一,在文献的撷取上,如何确定思想史的边界;第二,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尽可能地呈现更广泛的思想世界;第三,如何使读者从这里进一步发展出自己对思想史的看法。这也是将来编纂类似的资料集所不得不面对的。
(
《中国思想史参考资料集·隋唐至清卷》刘国忠 黄振萍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29.00元)
摘自:《中国图书商报》2004-07-16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