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非洲王室艺术的真实面目--广西师大社《非洲王室艺术》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非洲王室艺术的真实面目--广西师大社《非洲王室艺术》
刘根洪
2004-08-11 17:07:10  来源:  
 
 对大多数人来说,非洲是一片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神奇土地。说起非洲的文化艺术,大多数人可能就会想起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或者世界历史书上的王太后鸟喙状王冠,但恐怕亦仅限于此。实际上,非洲黑人文化艺术的精华,集中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西非和中非。其中西非因其便利的交通、贸易的兴盛,文化艺术显得尤为繁荣。西非的文化艺术当中最有影响力、最具特色的就是王室艺术,它对西非的政治、经济、文化起着相当重要的影响。王权鼎盛时期,它高高在上,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令人可望而不可即;只有在王权逐渐削弱的今天,它才得以还原为艺术的真实面目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哈佛大学美术系和美籍非洲人研究中心教授苏珊娜·普来斯顿·布莉尔著《非洲王室艺术》一书,将散落在世界各地的西非王室艺术的经典作品以图片解说的形式陈列出来。作者艺术史学家的背景赋予该书优美的史诗般的叙述,她又以建筑史学家的角色建构起西非诸王朝的艺术大厦,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
 该书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作者的辩证的视角。她既关注到君主、王后、王太后、大臣、艺术家等个人的贡献,又非常重视导致这些艺术作品产生所依赖的社会和政治大环境;既浓墨重彩地描述了非洲艺术风格迥异的地域特色,又毫不掩饰外来文化对其施加的影响,如伊斯兰教的符号标记,还有艺术作品中的殖民主义色彩。
 作者着重展示具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国王亦与常人一样是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作为王国顶礼膜拜的对象,国王被塑造成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另一方面,作为王国的最高统治者,国王掌握着生杀大权,有权力发动战争,经他们的手(直接或间接)屠戮了无数生灵,因而他们是罪孽深重的。作为人们崇拜的偶像,国王的形象自然应该是完美无缺的。西非许多王室肖像都将国王表现得身躯挺拔、体态强健、既不稚嫩也不老态、举止沉着冷静。但是现实生活中的国王,出现在公众面前时,说话有语言大师作为代言人(自己表现得像一个哑巴),站立有侍臣搀扶,行走靠吊床,坐着需扶椅靠背,所有的这些现象都让人觉得国王的生理上有缺陷。开国之初,国王因其具有特殊的能力、过人的本领而被尊崇为王国的首领,国王往往被认为是神圣的、无所不知的。一旦成为国王,则像神一样被供奉了起来,似乎变成了臣民们的“囚徒”,被“囚禁”在王宫里,出行时也得以王冠饰穗及拦布设置屏障,国王衣来张口、饭来伸手、以车代步,连说话都必须借助语言大师等代言人,成了柔弱无能、愚昧无知的人。
 此外,国王为了映衬他们的强大,在宫廷庆典仪式上,身边周围跟随着大批侏儒和小丑,他们和国王一样穿着盛装,看上去和国王很相像(国王也像是小丑当中的一员)。从某种意义上说,侏儒和小丑歪曲和影响了国王的形象。作为人们拥戴的首领,国王应该施惠于民、普济众生。然而国王却独霸专权,独自占有土地、劳力和珍稀财物。在艺术上,国王一方面限制了艺术表现的主题(体现王权),但另一方面他们往往又是艺术的赞助人、艺术的发起者,甚至是伟大的艺术革新家。阿散蒂19世纪初的一位国王——奥塞·邦苏亲自监督指导了“石头宫殿”的建造,这是一座创新的建筑,它仿造了欧洲海滨建筑的式样。巴蒙国王恩约亚,则指导了诸多文化和艺术的革新,发明了文字,推崇以新的书写体系来记载殖民前巴蒙的历史、医药知识、宗教习俗以及宫廷中一些值得推崇的礼节和礼仪;又创办了学校,教授他发明的文字及绘画、历史等其他科目。阿散蒂王国的奥德维拉节(薯蓣节)成为艺术作品创造的最佳时期,国王下令创造全新的艺术作品代表王室和他本身,据说国王曾将王室所有库存的黄金饰物集中在一起熔化并浇铸成新的艺术品。
 纵观全书,王室成员中个人艺术成就最为杰出的当属巴蒙的恩约亚王子,他以巴蒙王室历史为主题绘制了一幅色彩鲜艳的《巴蒙国王编年表》。以图画记载的编年史是人类历史上的创新,亦堪称“绝笔”。他将巴蒙王朝各代国王的肖像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出来。他通过不同的国王肖像不仅展示了形态各异、各具特征的统治者,而且演绎了喀麦隆草原历史演变的过程。恩约亚王子的图画记录了巴蒙诸朝代的历史。在没有文字或文字不怎么发达的西非诸国,图像和各种各样的符号标记就是他们文化的代表、文化的记录。

 (《非洲王室艺术》/[美]苏珊娜·普来斯顿·布莉尔著/ 广西师大出版社/ 2004年5月)

摘自:《文汇读书周报》2004-08-06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