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冷眼旁观大学语言教材 - 教材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教材论坛
冷眼旁观大学语言教材
莫余之
2004-08-20 17:23:41  来源:  
 
 “与时俱进”无疑是这两年最为流行的名词。各领域莫不与能和这四字挂钩作为幸事,在大学语文教材编写领域,各路专家学者也纷纷高举与时俱进的大旗,,声称要编写出适合时代发展的优秀教材。
 宣言过后,各种版本的大学语文教材果然如雨后春笋般应声而出,并且都打着“颠覆”和“革命”的旗号。“与时俱进”纵然无可非议,但大学语文想要摆脱“高四语文”的困境却不是那么简单。从目前来看,大学语文选材过于强调思想性、教育性、经典性;编排着力维护体系的规整、体例的划一和体裁的完备;编写方式大多因袭流行了几十年的“注释+导读”的范文讲解模式。很多新出教材乍看“新鲜”,因其选材的确编进了一些“与时俱进”的内容,仔细一琢磨,依然逃不出某些窠臼。
 有人说:大学语文承担着人文精神传播和道德情操熏陶的使命。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大学语文能否承担如此艰巨的使命恐怕不得而知。当然我们都知道,大学语文本身是有承担这种使命的自觉的。只是它和我们的许多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一样,达不到很好的效果。甚至可以说它在解读人文内涵、渗透人文精神、倡导人文关怀、培养人文素质等方面显得相当软弱。学生觉得这是一门无足轻重的科目,觉得它枯燥无聊。不过是为学分而修习,为点名而上课。学完之后,甚至读不懂一篇古文,写不出一篇通畅的文章。
 笔者无意于对国内的高等教育进行过激的批判,只是既然这两年业内颇有种种振兴大学语文教育的壮言、壮举,作为一个关心大学语文教育的人,也可以在此大潮中提供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以期能起到一点点补缺的作用。
 首先,大学语文中的政治说教意味可以淡化一点。虽然大学生的精神建构和道德建设在全球化的复杂环境中显得尤其重要。但现在的大学生一般是不接受太多、太明显的说教的。正如一位教授所言:“不宣布教育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而作为大学语文教育来说,文艺欣赏能力、语言文字使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也都是其核心的目的。如果我们的教材对《红楼梦》的评价多数还停留在揭露“糜烂的封建制度”,对巴尔扎克的小说只着重推崇其“对丑恶的资本主义的批判”,那是简单的政治说教,是传统语文教育的弊端。
 其次,大学语文教材应该更多地重视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多选古代文学中体现先进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传统的名篇。这—方面是针对目前道德文化建设中民族传统丢失、横向移植多于纵向继承的弊端而言。另一方面,传统的审美意趣、认知方式也应该被当代大学生所了解、领悟,以培养他们更为全面和精深素养。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公共课,普遍的观点认为应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要往简易方向迈进。但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大学生们,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是可悲的,对中国文化—概不知是可耻的。如果我们的教材编写本就抱—种敷衍塞责的态度,我们又怎么能要求我们的学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生三昧?
 另外,大学语文教材应注意与小学语文教材、中学语文教材的联系。以形成小学语文、中学语文、大学语文一脉相承的完整体系。大学语文中应该体现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继承性。这并不是一句玩笑话。因为现在确实存在大学生对基础语文知识一知半解、甚至一窍不通的事实的。我们一味拔高不如眼光向下,低头夯实基础,再谈如何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学会欣赏文化精品,学会如何去不断丰富自己的想像力、感悟力与思考力,让高品位的阅读和写作逐渐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一种终生受用的生活方式。从而完成大学语文负载的人文精神传播和道德,情操熏陶的使命。

摘自:《现代教育报》2004-08-20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