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一代国学大师的天鹅之歌--广西师大社《晚学盲言》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一代国学大师的天鹅之歌--广西师大社《晚学盲言》
傅杰
2004-09-08 15:40:17 来源:
已故著名学者严耕望把吕思勉、陈寅恪、陈垣、钱穆并列为中国现代史学四大家。除了他们各自戛戛独造的史学贡献,这四家中的两位还以坚定的信念与顽强的毅力,不约而同地创造了二十世纪中国学术史上的动人奇观——各在已成盲叟的晚年还成就了一部煌煌巨著,这就是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与钱穆的《晚学盲言》。
钱穆(1895-1990)生于无锡,终于台北,由一个无学历、无文凭的乡村小学教员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一代国学大师,为后人留下了《国史大纲》《先秦诸子系年》《朱子新学案》《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一千四百万言的著述。除台湾出版的全集,近二十年间大陆的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巴蜀书社、岳麓书社以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也陆续翻印了他的一系列著作。他一生殚精竭虑、笔耕不辍的动力,在于少年时代受梁启超“中国不亡论”的影响,系心于“东西文化,孰得孰失,孰优孰劣”的问题,一生念兹在兹,至老不懈。他曾宣称:“余对中国传统文化之深博伟大,所知甚浅。然自问爱国热忱,则自幼年迄于今兹,从未后人。凡我所讲,无不自我对国家民族之一腔热忱中来。”这部经过六年笔录口授、反复增修至九十二岁高龄完稿的《晚学盲言》是他的天鹅之歌,也是他“对国家民族之一腔热忱”的集中体现。全书分为宇宙天地自然、政治社会人文、德性行为修养三部,凡九十篇七十万言,“大率皆久存于心,偶尔触发”后“随兴抒写”累积而成,其中心是比较中西文化异同。年登耄耋的作者自知其书不免“漫无条理,又语多重复”,不可能像他的早年著作那样结构严整,文气磅礴;但好处是意兴盎然,所涉广泛,纵横开合,娓娓而谈,更容易使不同的读者得到不同的收获。
以作者对中国文化终老不稍减的热忱,加上他对西方文化显而易见的相对隔膜,《晚学盲言》中的一偏之见(例如什么“中国文学乃系长寿的,而西洋文学则多较短命”之类)跟妙言要道一样俯拾即是。但正所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作者自述一生常处在“外患纷乘,国难深重之困境中”,而“我之稍有知识,稍能读书,则莫非因国难之鼓励,受国难之指导。我之演讲,则皆是从我一生在不断的国难之鼓励与指导下困心衡虑而得”。演讲如此,著述也不例外。我们不必同意他的见解,但我们不能不体会他的用心,因为作者在这里记录下来的由事变而引发的所思所感,正是作者所处时代的宝贵见证。
离别大陆四十来年而已垂垂老矣的作者谢绝人事,长日杜门,但却心潮涌动,思绪万千。在论及创业与垂统时,作为“千古常垂之统”的例证,他深情地提到苏州园林:苏州以园林名,狮子林创自元代,拙政园创自明代,留园在城外,创于晚清。内容各别,各擅胜场,皆成一极高艺术境界,使游者生遗世之感,发思古之幽情,可以再至三至,屡至常至,不生厌腻。
他也深情地提到杭州西湖:
唐代有白堤,宋代有苏堤,循此以下,释、回增美,续有新建,成为千五百年以来一集体创业。此则创业与垂统,乃融成一体。以众名胜,成一总名胜,积新成旧,垂统亦同即是创业,到今已完成为一最佳最大之名胜。此可谓乃中国一种最高艺术结构,为中国文化传统中所特具的一种艺术表现。
他还深情地提到了无锡的酒酿,苏州的糖果,昆明的米线,成都的豆花,自豪于“中国工业制造多成艺术品,亦在其世代相传,有垂统,商业亦臻艺术化之境界。烹饪工而兼商,亦至为至高一艺术。而中国文化传统之富有艺术性,亦可由此为证”。让作者嗟叹的是随着时代推移,“但争新,不守旧,自然风景中抹去了人文精神,风味大异,全无深度可言。若循此以往,兴改不已,西湖可以面目全新,而精神则一非往旧,今日全国名胜,乃至全国人文旧统,大体尽然”。而“不求暴利,不搏虚名,不务广告,不争宣传,货真价实,深藏若虚”的商业传统也已“只有新门面,更无老招牌。社会一切商场化,而商场则不得不成为资本化,仅求眼前暴利,商人亦有新无旧,则一国一民族之生命,又何所寄存?”我们同情作者在风烛残年回味昔日美景与美食时的心向往之、馋涎欲滴;我们更不该忘怀的,是作者这至死不渝“一生为故国招魂”(余英时挽钱穆语)的诚志虔心。
摘自:《文汇读书周报》2004-08-27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