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余秋雨:重现文科的魅力 - 教材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教材论坛
余秋雨:重现文科的魅力
2002-08-03 12:40:11 来源:
记者 夏欣
余秋雨,1946年生于浙江余姚。文艺理论家,作家。80年代中期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1991年辞去院长职务,开始大规模跨国界旅行考察,出版多本畅销文化散文集。
在家乡读完小学,后就读上海晋元中学、新会中学、上海培进中学,1963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记者:
大学文科曾走出许多声名显赫的人物,与那时文科的辉煌相比,目前文科教育似不够景气,成绩特别优秀的考生大都集中在理科,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
余秋雨:
文科教育的确比较明显地落后于社会的发展,也落后于理工科的教育。其中有考生质量不高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文科多年来落后于社会发展,正在失去时代的魅力,无法吸引考生和他们的家长。
文科的魅力这个问题说起来比较复杂,但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所培养的人应具有人格上、职业上的社会吸引力。但现在文科毕业生中似乎较难找到可广泛仿效的人,有一段时间文科的吸引力还来自外语,由于外语的普及,它作为单独的学科也没多大吸引力了。在其他方面,文科与其他学科的可比优势也不大。
记者:
你谈的“文科”不是泛指按现行高考划分的所有“文科”吧?
余秋雨:
我谈的是纯人文学科,不包括经济学、社会学等社会学科。人文学科缺少吸引力的原因我想首先是整体文科的落后。这主要表现在文科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上,文科教育最典型的思维方式是记忆性、考证性思维。我们常说某教授水平高,有学问,一般就是指他肚里东西多,而这些知识都是记忆的,不是创造性的。在电脑普及的时代,这种靠记忆一门学问里的学术细节见长的学者的力量越来越薄弱,魅力也在减退,创造性方面的空白越来越突出地显现出来。当一个学科的几个门类都缺少创造性的时候,它的整体魅力就减少了。
记者:
文科似乎天然地缺少创造魅力。
余秋雨:
也不尽然。记得改革开放初期,文科的创造魅力还是有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都在思考中国现实问题。现在那些理论问题都以为大体解决了,很多人逐步转向做学问。中国式的做学问,与创新思考有些是不一样的,常常还没有进入到扎实的研究,就回到资料汇集了,结果资料是集中了,深厚倒也深厚,但就是缺少学科的后劲和影响力。
文科落后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在某些方面严重脱离社会的转型。我在文化圈里的时间较长,感到有些人文学者和社会实实在在的发展关系不是很大,与广大民众最需要解决、最需要普及的东西的关系也不是很大,他们常孤芳自赏反对流俗,又把流俗与追求小市民的轰动效应连在一起,觉得什么都不行。其实社会转型期特别需要思想文化的启蒙,需要文化圈与全民的对话,需要与人文学者与广大民众一起思考许多精神领域的问题,而不是放弃这个责任。
记者:
也有人认为,现在有些文科学者已在相当程度上走出了象牙塔,也在开展社会批判。
余秋雨:
也有少数自认为能够接触社会的中青年快速成为缺少方法论的社会批评家,总爱把一般意义的社会批判当作自己和社会沟通的主要渠道,议论各种问题看似很尖锐,但知识结构陈旧,又过于缺少社会批判的精神储备,最典型的是总在一般意义上批判文化的商业化。说明有的人文学者对面前社会变化很不习惯。就文科专业而论,需要用增加精神储备来弥补。
记者:
你认为文科教学哪些环节问题最大?
余秋雨:
我认为第一是教材方面的。中小学的教材变化比较快,也比较大。但历史教材无论中学、大学较少能反映二十多年来中国在历史研究上的新进展。大家习惯地认为新观念尚有争议,不宜进入教材,因此教材里留下的是老观念。其次是文科学生缺少创造性思维,学生总是习惯接受结论性的东西,有的结论来自时代的成见,而不是立足于文化判断的多重可能性。一些刚毕业的学生惯于在肤浅的概念里打转,以此去套各种社会现象。文科教育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结论,才谈得到创造力。
但是如果扩大文科范围,把社会科学都包括进去,就有乐观的理由了,尤其是经济学和社会学,已经进入了数字化规则、实证性思辨,比较有力地改变了学科的生存状态,也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在这个领域喜欢拍脑袋、武断下结论的思维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缺少一个厚实而有活力的基础教育平台。经常有一些教师,把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正在写作的论文题目当作普及人文教育的内容,在课堂上大讲特讲,看似高深,实则不负责任。问题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常识,是基本概念。我和文科学生接触,总觉得他们常识差,在歌曲大奖赛中也有这方面的反映,往往是连一些基本概念都没有建立起来。我认为当教师、包括带研究生的教师,谁也没有理由小看常识、丢弃常识,再大的教授也很难在常识层面上把世界和中国文化的精神讲得清楚、概括得精彩。文科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让年轻人生动、活泼、有力地接受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常识。
记者:
文科学生该怎样面对环境浮躁?还需要像你们那时那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吗?
余秋雨:
新的时代要有新的人文精神。在浮躁的时代,人文精神恰是使浮躁的社会安静下来的一剂良药。文科应潜心研究计算机时代的精神创造、精神节奏等等创造性的问题。我对文科的振兴充满信心。
书还是要读的,但书的形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可直接在电脑上读书,还有音像读物,都不能拒绝和偏废。
(摄影:刘新武)
来源:光明网2002.7.30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