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聪慧的艺术旁观者--人大社《相信艺术还是相信艺术家》 - 文学艺术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文学艺术
聪慧的艺术旁观者--人大社《相信艺术还是相信艺术家》
朱其(21世纪艺术网艺术总监)
2004-09-09 16:48:41 来源:
舒可文的书起了一个智力测验式的书名:《相信艺术还是相信艺术家》。实际上,舒可文的书是既相信艺术也相信艺术家,除了不相信艺术史家的逻辑和既成的社会观念。作为一个著名的艺评人,舒可文首先声明的是,她不会以艺术史家的角度来观察当代艺术。这使她的书好像是要抢在艺术成为艺术史之前揭示一种真实的艺术起始的方式,即艺术家如何从社会现实和对艺术史的怀疑开始产生个人的方式和观念。
舒可文的全部努力也就是让艺术史没机会扭曲艺术。这基于她在90年代后期以来多年对当代艺术圈众多的艺术家、作品以及展览活动的贴身察看,她的文字中,一切立言和叙事的出发点都是认定艺术的背后实际上有二套逻辑:艺术史家的逻辑和艺术家的逻辑。前一种不幸被她以女人的方式所排斥,她认为艺术大部分的真实是被艺术史家的宏大叙事和分析所遮蔽的,往往使非事件亲历者不再能了解艺术的初衷和方式的由来,因此是不可靠的。她的思考方式也就顺理成章地面对艺术作品中呈现的社会学逻辑,抓住艺术家对日常观念和艺术史的可疑点、开始怀疑并且产生朦胧的个人看法的那个时刻。
这个发现使舒可文把握了当代艺术两个基本面:一是当代艺术主要是面向社会现实的个人反应;二是当代艺术一直在回应西方现代艺术形式和观念的适用性问题,并且实验新的方式。舒可文看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看到的是每一种不同的个人观察和回应社会的角度,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观念和表达方式。这让舒可文总是尽量在文字中留存每个艺术发生的独特性,而不让文字有为艺术史的共性背景做思想随笔的叙事嫌疑。
舒可文对每一个艺术家专注的每一个局部都跟随驻足观望,而当把这些一个个局部连串成一群风景时,这些局部因为在她书中的汇合而开始变得壮观,“从思想解放、自由民主、弱势群体、社会批判,到怀旧感伤、革命回响、残酷游戏、迷幻之死、数字之生、技术狂热,还有民族精神、地方知识、个人经验、全球眼界,等等等等”。艺术家以自己思维不清的方式开始厘清一个清晰的局部,再经由舒可文的连篇累叙,形成这个时代特有的新的全景观察框架。这个框架既感性真实又深入时代和现场的心理瞬间。
但舒可文所做的还不止是女性文字的编织和疏导,她实际上还做了一个更重要的社会连接:使艺术呈现的被个人化的社会现实,通过大众传媒变成公众可阅读的艺术现实。舒可文的文字闲散,看似随意编织,实则是试图在艺术、大众、思想、通俗、怪诞、抽象和感性之间,通过语言将一些彼此没有太逻辑关系的细节进行起承转合。这样舒可文似乎在做一个将不同层面的精神彼此引导向对方的工作。
舒可文报道的和解释的即使是艺术圈的,也只是少部分人知道和理解的艺术实践,带有一定前卫性和实验性。这些艺术,艺术家自己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想法,在专业圈也还没有定论,也更难获得社会认同。舒可文在《三联生活周刊》的专栏所扮演的一个最出色的角色,也许就是代表“三联”的大部分读者理解当代艺术,进行“外行阅读”。一开始专业批评圈对此并没有兴趣,但时间长了则不同。当代艺术因为算得上是一个与西方艺术竞赛的项目,因此专业批评也会进行非常理论化的“过渡诠释”。舒可文代表的是一种原始解渎的方式,即她尽可能在普通读者的词汇表中找出一些词,来描述那些艺术家晦涩得不同于常人的想法;她也尽可能从普通读者的经验来描述那些非常规的艺术行为和现场,这当然会和专业阅读形同差别,至少兴奋点会不同。舒可文也会在文章中介绍一些专业背景,但会悉心照料她的读者们的兴趣范围。她更艰巨的一件事是要用尽量日常性的文字和自己的文化学者的直觉,去转述艺术家的固执和不好懂的自我思维。
舒可文就这样实则上开始了另一种另类的批评,它可以算是一种媒体批评,一种以媒体和公众解读的角度对当代艺术的文化批评。这样的批评在中国并不算太多,很多不可理喻的艺术通过舒可文的公共语言进入公众的视野,舒可文也传递了社会公众和其他领域的精英对于这类艺术的独特理解。当然,舒可文扮演这样一个成功的精神中介,并不意味着她仅仅只是担任着社会和艺术圈两个现场之间的一种媒体传声。
舒可文的文字驾轻就熟、举重若轻,她本可以是一个轻易卖弄学术词库的学术女性,但她选择了这样的游戏,即像个外行那样从最不专业的角度评点艺术,这使得本书表现出一种艺术之外的一种惊奇看点。艺术之外也仍然有诸多聪慧的旁观者,他们离艺术有时候也只是一步之遥。
(《相信艺术还是相信艺术家》舒可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36.00元)
摘自:《中国图书商报》2004-08-27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