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迷信带来噩运--广西师大社《带着鲑鱼去旅行》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迷信带来噩运--广西师大社《带着鲑鱼去旅行》
摩慨(媒体编辑)
2005-01-07 15:59:49  来源:  
 
 《傅科摆》的开篇有一句引文,“迷信会带来噩运。”语出雷蒙德·史穆林。一番查考之后,此君果有其人,乃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一位数理逻辑学教授。
 不怪敝人寡闻,盖因艾柯其人,一贯虚虚实实,经常大玩文字和历史的迷宫游戏,小说中那么多闲僧野汉,旁门奇书,今古轶闻,即便艾柯未必全都读过,这些东西也真的存在吗?不敢迷信,因此劳神耗时,查来查去,方知果然。
 艾柯在米兰住的公寓,原来是一座老式旅馆,他将其中迂回曲折的走廊,变成了一座迷宫式的图书馆。大概十年前,这位大作家和大学者的藏书量便已超过了三万册。这里完全是他自己的世界,身在其中,可轻而易举地找到通往天堂的阶梯,博尔赫斯和卡尔维诺就住在那里。廊柱间环立的则是中世纪的神父们,还有福尔摩斯,与这位大作家、大学者相伴。
 在这些无奇不有的书海中度年如日的人,搞不好就会变成呆瓜一个。艾柯却非同此类。与他那些充满学术术语的符号学论文和处处玄机与掌故,有时难免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说不同,这本《带着鲑鱼去旅行》充分展现了他性格中轻松,甚至是调皮的另一面。
 《带着鲑鱼去旅行》是艾柯在杂志上所刊部分专栏文章的结集,他在其中插科打诨,天马行空,装疯卖傻,极尽夸张,大行讽喻嘲弄之道。如他所说:“作为魔鬼之王,我来自黑暗世界,用熊熊燃烧的罪恶火把照亮了每一个上等人。”
 “鲑鱼”是个文字上的道具,艾柯把它拿来,装进了酒店的冰箱,骂的却是无良的店家摆在酒店房间里的高价酒水。接下来,有幸成为他笔下暗箭的靶子的,还有效率低下的官僚制度,飞机上的劣质饮食,美国的铁路系统,纽约的出租车,狼心狗肺的图书馆,球迷文化,电报、手机、传真机等现代通讯工具,加上无数刺激消费的奇淫巧技——从“无敌防呼噜表”,到“男子浴室贴心宝”——他统称为“废物大全”,还有无聊的学术阐释,以及无聊的人民群众——庸俗的人。
 “迷信会带来噩运”——迷信技术,迷信上流社会,迷信传媒,迷信知识,迷信文字,都会带来噩运——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浪费金钱。他写道:“世事流转,如今我已成为消费社会中的一员,在这鼓励奢靡漠视浪费的文明里,我们昏昏然充当着牺牲品,直到有一天我蓦然惊觉。”
 听上去,你也许觉得艾柯大概是个梭罗主义者,一心想到瓦尔登湖畔,弄个没水没电的小木屋,过上一辈子。其实不然,他绝不排斥新技术,只是新技术带来的那些恼人的副产品,副作用令他大感厌恶。
 艾柯不喜欢手机,但他在作家群落中,却是个典型的的电脑迷。在《傅科摆》里,电脑是个极其重要的道具,尽管今天看来,当年他对电脑的描写多少还有些一知半解。但是去年,艾柯还到了埃及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发表长篇演讲,大谈电脑和网络时代远景中图书的未来,洋洋万余言,相当精彩。我曾将这篇演讲的全文译成中文,并痛感艾柯之广征远引,博闻强记。
 讽喻——或称仿讽,是杂文写作里的一种重要形式。我以为,将这种文体发扬光大,乃至趋于极端者,当属美国的色情杂志大亨拉里·弗林特,此人自创杂志《皮条客》,除了刊登淫猥照片,便是此类文章。1983年,该刊刊出讽喻广告,嘲弄当时带有性意味双关语的某种酒类广告,更要命的是,其文字直指弗林特称为“美国最大伪善家之一”的法尔威尔牧师。文中叙述该牧师在喝了这种酒之后,在羊圈里干了自己的亲妈。虽然广告下方,印了一行小字:“滑稽广告,不得当真”,但勃然大怒的牧师还是将弗林特告上了法庭。官司打了五年,一直打到美国最高法院,最后八名大法官援引宪法第一修正案,以8:0一致判决弗林特胜诉。
 插进这个小故事有些跑题,但我想说的是,中文里似乎没有讽喻这种文体的位置。看来,中文讽喻文章实在难为。哪位看官不服,您写写试试。
 言归正传,我喜欢《鲑鱼》这本小书,不仅是喜欢艾柯对庸俗生活和消费社会的态度,更能从中发现不少妙语,如,“在世界任何地区,辨认出租汽车司机的万无一失的方法就是,他就是那个永远找不出零钱的人。”又如,“所有这些钟表,都如同今天的资讯行业,因为提供太多资讯,结果什么也传达不了。”
 本书译文不错,有神韵。但是,此书英文版书名本作《如何带着鲑鱼去旅行》,其余各章,绝大多数也均以“如何……”命名。比如,“如何识别色情电影”,“如何不用手机”,“如何吃冰激凌”,“如何补办驾照”,“如何在飞机上进餐”,中文译文则一概大施拳脚,五花八门,另起了炉灶。此外,过度本地化的译文也让我有点儿不那么舒服。译文中的“民工”,“地球人都知道”,“唱起‘东方红’提醒”,“四大名捕灭鼠器”等俯拾皆是,甚至还有一篇文章的篇名,竟作:“可找到组织了”。
 译文系由英文译本转译,又早有台湾版的中译本可资借鉴,或许译者为避此嫌,求变之心可以理解。但以“东方红”置换译文,似已超出译家之权限。这样的越界译法,看似贴近读者,其实反倒令人对译笔之信产生犹疑,更使其他作者难以引用译文。窃以为此法不足取,亦不可提倡与发扬之。

 《带着鲑鱼去旅行》[意大利]安伯托·艾柯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18.00元

来源:《中国图书商报》2004-12-10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