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第二军医大学社《内科学教程》的编写特色 - 编辑荐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编辑荐书
第二军医大学社《内科学教程》的编写特色
梅长林 李兆申
2005-01-25 15:41:50  来源:  
 
 第二军医大学编写的研究生《内科学教程》最近被选为上海市研究生教学用书。这部《内科学教程》在内容和体系构建上突出研究生阶段教育特点,充分体现了英才培养意识。
 构建适合研究生的知识体系
 《内科学教程》的特点是每章阐述一个独立的专题,按内科学专业系统分为九篇。每篇各章节中反映新进展的内容均占3/5,阐述时既有理性质疑,又有解决问题的过程,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材引用的参考文献在书中直接标注,便于有兴趣的读者查阅原文。此外,教材对研究同一问题的不同学派、不同学科、不同理论和不同方法均加以介绍,以培养研究生的兼容意识。 《内科学教程》还将某些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有关知识引入,以鼓励研究生通过不同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发现新的学科创新生长点,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和途径,学会经过科学的比较和鉴别,合理地吸收和扬弃,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现代医学科学发展有两个明显的趋势:在微观上向纵深发展,对于疾病的认识已经从器官水平经过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及分子生物学水平;在宏观上逐渐认识到,除生物学因素外,心理、行为、社会因素对疾病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并更广泛地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交叉渗透,呈现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研究生教程除了提供内容丰富、广口径的基础知识、基础内容外,还应提供精深的纵向知识和横向知识。《内科学教程》第二至第九篇介绍呼吸系病、心血管病、消化系病、肾脏病、风湿病、血液病、内分泌与代谢病和感染性疾病的基础知识、主要理论及进展,重点介绍最新发展情况,旁及有待解决的前沿性问题和思路,以便研究生纵向知识的积累。同时,总论及分论部分内容对统计学、分子生物学等理论和知识作了相应论述,以便研究生横向知识的积累。
 兼顾研究生的未来发展
 《内科学教程》在紧扣研究生需要建构知识体系的同时,为研究生未来的发展计,在《教程》的编辑、结构安排和使用上,也做了创新性的考虑。
 教材编写。在《内科学教程》的编写过程中,第二军医大学不仅邀请了许多卓有建树的内科学专家教授参与,在审稿时还邀请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有关教授参加,这大大提高了教材的质量和学术水平。
 授课过程。编者邀约大量专家教授向教材使用者作有关的学术报告,研讨不同的授课方式、方法,并对《教程》的知识面进行拓展,使教师的教学效果得到很大提高。
 组织管理。教材在结构上分为授课部分与自学部分,授课部分又分成必听课与选听课。这种安排主要是使研究生既学习必须掌握的理论,获得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又能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与课题结合。教材的部分授课内容与科研课题设计相联系,如总论部分与三级学科的课题设计有关。又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进展”与多个系统的疾病有关,其中“重症肝病与DIC”的专题可作为消化专业研究生选课题所用,而DIC的前期AICF则是更新的内容。
 和本科教育越来越明显的“全民化”相比,研究生教育更应突出其“精英化”。这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要求,也是教育规律的根本体现。研究生教材和本科教材的衔接问题一直是业内争论的焦点话题之一。以往的作法大都是体例不变,内容加深。这限制了研究生思维发展的空间和模式,不利于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工作。《内科学教程》在编写方式和教学方法引导上,围绕“精英教育”展开话题,是否适用、有效,还要静观使用结果。

来源:《现代教育报·教材周刊》2005-01-14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