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孤负花开一度红--广西师大社《避免受到伤害的途径》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孤负花开一度红--广西师大社《避免受到伤害的途径》
朱文颖著
2005-05-18 08:43:33  来源:  
 
 朱文颖和她所居住的城市是一体的,这座城市曾经让多少人魂牵梦萦:它为古典的光晕和气韵所环绕,没有乱舟争渡,也不会壮怀激烈,许多精致的小园子点缀着,尽管游人如织,让人感觉这座城市仍然是静的,可以待月迎风。
 现在看她的文字。她喜欢从生活的一道褶皱,一条细纹上弥漫开去。写批评家吴俊,不说他的批评实绩,却纠缠于他喝不喝酒这一个人习惯,于此来看吴俊的写作态度,也算是另辟蹊径吧。这样一个女子,她终究不要形而上的救赎,甚至连西蒙娜·薇依这样投身于苦难的基督教圣徒,到了她的《到上海购置新衣的薇依》那里,也只剩下了名,化身为淮海路上,站在巴黎春天门口等车,“冷漠而又体面”的时髦女郎了。看来,男性热衷的信仰、精神、哲学、政治与她是绝缘的。
 有时觉得朱文颖刻意要学张爱玲,沾染了一些旧上海张氏摩登的语言风貌,缺了一些个人独特的思考,一味的文字好,终究似乎少了些什么。不过有时读她写游览佛教寺庙的随笔短章,又释然了。它们像是哑剧的一小部分,声响在风中消失,举手投足之间是清澈和澄明,少了一些世俗气,多了些尘世之外的淡定和随性,呼应着苏州这座城市的古意,正应了朱文颖本人在一篇访谈中所说的一句话:“苏州永远是我的无底之底。”
 从当代女性文学史来看,这是一个女性频繁受伤,继而又书写伤害的时代。为此,普拉斯和苏珊·桑塔格已经用她们的生命证明了这一点,但朱文颖却说她要寻找一条“避免受到伤害的途径”。她要的也许只是和苏州一样——“故园桃李应须记,孤负花开一度红。”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2005-04-15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