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行胜于言---《陈岱孙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行胜于言---《陈岱孙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梁捷
2005-12-22 14:31:37 来源: 北大出版社网站2005-12-19
陈岱老的名气很大,著作却极少。80年代的时候曾经出版过《陈岱孙文集》为陈岱老的九十华诞祝寿,把他在哈佛的博士论文都翻译了编进去,看起来也仅有两卷。究其原因,陈岱孙晚年指导过的学生,现在的北大教授平新乔说,“陈岱老就是一个‘讲义派’”。陈岱孙最著名的作品当属《从古典学派到马克思》,试图从思想上打通马克思主义和新古典经济学,而它原本也只是一份在学生手里流传的讲义而已。
与陈寅恪,金岳霖等那一辈学者一样,陈岱孙在学术上特别自律,讲义一遍又一遍地给学生讲,边讲边改,即使讲了好多年都还不甚满意,就是不同意拿出来出版。他曾感慨说,他最好的朋友金岳霖读书太用功,以至于在昆明避难的时候没有听到空袭警报,差点把命都给丢了。陈岱孙其实也差不多,他早年心力灌注的财政学手稿终究也难逃战乱,令人扼腕。
现在很少有人知道,陈岱孙当年去哈佛读书,攻读的方向是财政学。中国国力衰弱,以财政疲软为最显著。所以最早出国读书的马寅初,陈岱孙等都不约而同地选择财政学为主攻方向。经过数年苦读,陈岱孙最后以名为“麻省地方政府开支与人口密度的关系”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回国以后,陈岱孙主要也是讲授财政学。30年代的时候,他还利用去欧洲访学的机会,带回大量最新财政研究资料。他为讲授财政学而写下大量讲义,本还想精益求精,却没有料到中日战争突然爆发了。他和其他北大清华的教授们只得仓促离开北京。抗战结束以后,他的财政学手稿连同多年来积累的资料自然全都毁于一旦。陈岱孙受此刺激,再不谈财政学,从此埋首于故纸堆里转而讲授“经济思想史”了。
陈岱孙一直承担着很重的行政工作。1927年,他一回国就参与组建清华的经济系,很快又成为经济系主任,时年仅27岁。从此,他不得不分出很大一部分精力来打理学校的事务。很多人回忆说,陈岱孙学术上极端严格,上课没有一句废话;办起事情来也是雷厉风行,不打半点折扣。当时学校里最出名的是两个教授。一个是哲学系的冯友兰,不管什么事情都能从东西方哲学出发讲得头头是道;另一个就是陈岱孙,不管遇到什么难题也总能不声不响地圆满解决。行胜于言,这在陈岱孙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纵观这本《拾零》,有两个特点最令人难忘。首先当然是严谨,这在陈岱老为数不多的论著中得以体现。另一个特点则是爱国,毫无保留的爱国。陈岱孙高中毕业先到上海读书,在黄浦公园门口看到了那块“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几十年之后都不能忘怀。所以自他归国以后,除了特殊情况,坚持不用外语授课,也不用外语写论文。
陈岱孙终身未婚,杏坛执鞭七十年,全副精力都给了学生。他没有孩子,可周培源、冯友兰等的孩子都亲切地叫他“陈爸”。晚年他也并不孤独,因为他的学生们比亲生孩子更亲。1991年,他在北大学生的毕业典礼上致词,送给毕业生两句话,“学无止境,自强不息”;“学以致用,用在奉献”。这两句话来概括他的一生,是再恰当不过了。
《陈岱孙遗稿和文稿拾零》陈岱孙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来源:北大出版社网站2005-12-19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