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一部简明精练的中国文学史教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文学史简明教程》推介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一部简明精练的中国文学史教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文学史简明教程》推介
2006-01-10 10:50:19  来源: 华中师大出版社沈东山供稿2006-01-09 
 
 中国人编写《中国文学史》,从1904年算起已有百年历史。最早编写《中国文学史》的林传甲、黄人,是为了满足当时刚刚兴起的分科教学的需要。他们分别担任京师大学堂和东吴大学的教职,要讲授文学学科的“中国文学史”课程,不能不编写《中国文学史》教材。100年来,正是大学教学的需求,使《中国文学史》的编写红红火火,产生了1000多种各式各样的《中国文学史》著作,其中不乏名著精品。也正是应教学之需,各式各样的“兵团作战”、联合编写、随用随弃的文学史著作数不胜数,粗制滥造者并不少见。

 然而,世纪之交,学科结构的调整加快,学科内部的知识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原有的《中国文学史》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学术界开始编写面向21世纪的《中国文学史》新教材。袁行霈先生主编的四卷本《中国文学史》即其代表。由于大学教育层次很多,需求并不一致。不仅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普通教育与非普通教育对学科的要求不一样,即使在全日制本科教育中,重点大学与非重点大学对教材的需求也不一样。况且“中国文学史”课程不仅在中文系开设,也在新闻、历史、文博、影视等学科开设。因此,现有教材并不能适应各种层次的教学需求,也无法满足不同读者的学习需要,编写一些有自身特点的适应特定教学层次和特定读者需要的《中国文学史》教材,无疑仍然是必要的。

 有鉴于此,我社约请几位长期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在学术上确有造诣的学者,编写了这部《中国文学史简明教程》,以体现我们对中国文学发展的认识和对大学“中国文学史”课程的理解,希望能够为开设“中国文学史”课程的高校师生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中国文学发展历经数千年,全面细致描述其发展历程实属不易。现行《中国文学史》少则百余万言,多则近千万言,读者常感冗繁。而大学“中国文学史”课程少则半年,多则两年,最多不过200多学时,难以消化如此庞杂的内容。本教程以50万字左右的篇幅,描述中国文学发展的历程,既让学生对中国文学发展有全面而清晰的了解,又让学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文学史知识,以充分体现“简明”的特点,便于实现教学目标。

 “中国文学史”课程长期采用分段教学,现行《中国文学史》为适应教学需要也采用以朝代划分段落、以作家作品分析为主要内容的结构模式,这样常常模糊了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甚至连文学文体的发展线索也不清晰。本教程采用以文学形式为枢纽,以文体发展为线索的结构安排,将作家作品、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的介绍融入对文学文体发展和文学艺术演进的描写之中,使学生获得对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教程各章似一篇分体文学发展简史,全书又是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为了克服分体叙述难以进行整体观照的缺憾,本教程设“绪论”一章对文学史编写和中国文学发展规律等问题进行宏观描述,以使学生能够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全貌的了解。书后所附“中国历代文学家生平简介”和“中国文学发展大事年表”,也是基于分体叙述容易造成某些作家信息不完整和某一时段文学信息不集中而进行的补充,它们也是本教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部好的中国文学史不仅是适合教学需要的教材,而且也应该作为爱好中国文学、希望了解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的普通读者的参考读物。本教程充分考虑到了这一需要。每章的叙述尽量简洁明了,节次之间的联系尽量紧密自然,历史发展的线索尽量清楚明白;在每章末尾,不仅提出了本章的基本概念、思考题,而且列出建议阅读的参考书目,这些书目经过精心挑选,是指导读者深化学习内容的重要信息,希望读者重视。

 一部好的文学史教材不仅要有编写者对于文学历史事实的全面把握,对于文学发展规律的独特理解,有精巧的构思、合理的结构、适宜的表达,还要充分吸收学术界的研究成果,采用通行的学术观点,做到创造性和通用性的统一。不然,它就不适宜用做教材。本教程的编写者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并努力加以实践。在清理各种文体发展线索时,编写者都尽可能将自己的创造性理解融入其中,也尽可能吸收前贤时俊的研究成果,采用通行的学术观点。

 本教程由王齐洲教授设计编写提纲,并编写第一章、第六章,张三夕教授编写第二章,阮忠教授编写第三章,高华平教授编写第四章,郭英德教授编写第五章,最后由王齐洲教授统一定稿。

 《中国文学史简明教程》,王齐洲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定价40.00元

 来源:华中师大出版社沈东山供稿2006-01-09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