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陈丹青:《退步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陈丹青:《退步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潇潇泥
2006-01-12 10:40:48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网站 
 
 《退步集》是陈丹青归国五年来部分文字的结集,三十余篇文章,话题兼及绘画、影像、城市、教育诸方面,可谓嘈嘈切切错杂弹,而自云“退步”,则颇堪回味。

 首先,可将“退步”理解为作者对回国五年来光阴的小结。依序言所说,这二字得自一张小字条的启发:“两年前一次与年青人的座谈中,有张小小的字条几经转手递过来:‘陈老师,你这样说来说去有什么意思呢?你会退步的!’我似乎有所触动了……”从开篇那张“陈丹青:1968—1999素描油画展”的照片,到文集末尾的辞职报告,似乎勾勒出一条多少有些无奈的轨迹,而其间的追思、指陈与议论,读来令人唏嘘,掩卷终究枉然。

 然而作者又说:“广义而言,‘进步’之说原本即可疑。”看来这“退步”二字又别有所指。陈丹青作《西藏组画》而得名,随即出国意欲瞻仰大师原作,却迎头撞上千万件摄影作品,同时接触到中国古典绘画真迹,其震惊效果,或许可用“历史感的降临”来形容。中国绘画绵延千年的传统与西方最“先进”的文化相交汇,而作者固守的油画亦被历史化,而获得更为清醒的自我认识。无疑,这其中是有彷徨的。“新”与“旧”,“进”与“退”,不过姿态,不过策略,重要的是在历史中领会自身。于是陈丹青谈绘画,谈的是图像时代的绘画;议论城市与建筑,议论的是历史与记忆脉络下的城市与建筑;论及教育,则有对师友往事的追思为铺垫。

 然而历史并非唾手可得的。赵无极被问到中国画家如何面对东西方传统时说:“拥有两个传统,要比只有一个传统好。”陈丹青则意识到,这两个传统一在欧美,一在中国历史的深处,并不属于我们。我们所有者为何呢?我们所记忆的还剩下什么呢?天地悠悠,逝者如斯。个人记忆总会随时光而冲淡,因死亡而终结,但若能进入公共记忆,则有可能成为构建历史的素材。作者呼唤“常识与记忆”,呼吁“向那位大清国老兵丁学习”,大致也是这个意思吧。

 在文集中,作者两次引述了英国批评家约翰·伯格的同一段话(见“常识与记忆”与“山高水长”两篇):“一个被割断历史的民族和阶级,它自由的选择和行动的权力,远不如一个始终得以将自己置身于历史之中的民族和阶级,这就是为什么——这也是唯一的理由——所有过去的艺术,都已成为一个政治的问题。”(语出《观看之道》,Ways of Seeing)约翰·伯格师承本雅明,本雅明在论及克利一幅名为“新天使”的水彩画时则说:画中天使面朝过去,被“进步”的风暴吹向未来。这或许是本雅明的“自画像”,放在这里与《退步集》倒是相映成趣。

 陈丹青:1953年生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以同等学历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赴纽约定居,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定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十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景物系列。业余写作,2000年出版文集《纽约琐记》,2002年出版《陈丹青音乐笔记》,2003年出版杂文集《多余的素材》。(国际在线 )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网站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