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以“活动”为基础重建新课堂——《新课程教学活动设计丛书》北大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以“活动”为基础重建新课堂——《新课程教学活动设计丛书》北大社
姚成龙
2006-01-20 16:29:45  来源: 北大社网站2006-01-16 
 
 长期以来,我国的课堂教学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型的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系统知识、间接经验的传递,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大量的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教学效率较高,甚至在教师不足的情况下,也有利于知识的普及。但它也存在很多弊端,如重间接经验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取;重书本知识的学习,轻动手能力的培养;重教师的系统讲授,轻学生的探究发现等。这些弊端的存在,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探索精神萎缩,师生负担过重,教师厌教,学生厌学,从而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针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一些课程改革实验区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着力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变革,以活动为基础重建新课堂。

 教学上的活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活动,它主要指学生自主参与的,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究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实践活动。力求在教学中设计有效的活动,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特点和亮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的头脑中缺乏学生自主活动的概念,不知道如何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面对组织学生开展活动的要求,他们往往是束手无策。因此,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难点。

 深圳市南山区的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探索出了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新路子,将各个学科教学活动的面貌整体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我国第一套完整意义上的以教学活动为主题的丛书——《新课程教学活动设计丛书》就是他们这种教学成果的集中体现。

 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自身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课堂能否让学生自主参与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其学习的主体性才能得到落实。深圳市南山区的具体做法是,在教学中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在动手实践中自主探索,在体验中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小学科学教学活动设计》中的《照镜子》活动设计就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本活动的主要思路是带领学生在玩镜子游戏、制作万花筒和潜望镜的游戏过程中,引导他们主动地探究和认识光的反射现象,在生动活泼的情景和游戏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注重开放和生成,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传统教学过分强调封闭和预设,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气和活力。开放的课堂宽容并鼓励学生深入、开放地提出问题,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开放的课堂不囿于教师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流程。它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处境、学习的需要与感受,关注不同学生的经验背景。

 例如,《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中的《对称图形》一课,自始至终为学生创设了开放和生成性的教学环境,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对称,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不拘泥于预先设计的活动方案,而是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安排,从而使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建立平等、民主、互动式新型师生关系。课堂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教师则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师生共同构建了一种平等、和谐、民主、互动式的新型师生关系。

 例如《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设计》中的《在交流中求知、求情、求发展》这篇设计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活动的形式进行教学,让教师和学生敞开心扉,进行坦诚的交流,达到相互的理解、相互信任,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使师生双方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与一般的教学设计类丛书不同的是,《新课程教学活动设计丛书》是以教学活动作为设计对象的,因此这套丛书具有很多自己的特点:《丛书》力求突出“活动”的特点,以“活动”为基本题材。与一般的教学设计不同,本套丛书是以教学中的活动为主题,是对活动的设计,丛书中的全部内容都是一个一个的活动。丛书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内容大多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调动学生群体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有利于师生在共同的学习、调查、探究、游戏、讨论等活动过程中的积极参与。例如,《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活动设计》中《保护森林,节约用纸》这一课中,教师不是空谈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没有停留在环保知识的传授上,而是让学生动手利用生活的废纸制造再生纸,并用再生纸制作宣传画。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合作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为了便于教师使用,《丛书》提供从理念到具体操作的完整的过程。每一个活动设计安排了“设计内容”、“设计理念”、“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设计评述”,旨在介绍和阐述其活动的主导思想、目标要求、准备前期、操作过程、突出特点和评价反思等。此外,《丛书》没有根据某一版本的教材,而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以尽可能地满足使用不同版本教材的教师的需求。

 丛书共16册,全面覆盖了小学、初中各学科,除了语文、数学、英语外,还包括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综合实践等。丛书中设计的活动不同于以往的案例,而是课堂上的一个个教学环节,或是精心设计的导入,或是针对具体学习任务设计的小游戏。丛书宛如课堂活动的“超市”,各学科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任意选用、组合,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拓展、创新。(原载《中国教育报》2006年1月5日)

 来源:北大社网站2006-01-16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