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在灵魂的探险之中阅读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在灵魂的探险之中阅读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姜云生
2006-03-02 10:57:31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网站 
 
 最早见到木心的名字而且特别加以留意,是因为去年《文汇报》一月十四日“笔会”版上陈村先生的《关于木心》一文。陈村以为:“毫不夸张地说,木心先生的文章在我见到的依然活着的中文作家中最是优美、深刻、广博。”他呼吁真正热爱中文的朋友,读读木心;读了木心,那些自我高大的写手们会“立刻矮下去瘪下去并好笑起来”。文中还有一句“如遭雷击,惊为天人”更引起了我的好奇。

 多谢陈村介绍,后来我又读了木心的四篇散文,先是为作者的文字底蕴深深叹服。(即便是《上海赋》中任何一章,也足以让很多“著作等身”的写手赧颜。)接着读了台湾洪范书店出版的《琼美卡随想录》,发现很多隽永活泼的短章都很耐读,都如该书出版者所说,“以捕捉片刻始,以叩问永恒终”;一个艺术家兼哲人观察环境思索生命的独特视角与睿智,让我稍稍明白了作家陈村何以对木心如此崇敬;进一步拜读木心其他作品的愿望也更强烈了。向出过木心作品的几家台湾出版单位询问,答复是都早绝版;而且出于商业利益,目前也不会考虑再版。

 得知木心的散文集《哥伦比亚的倒影》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立即去书店预订了。书到手后,迫不及待地大嚼起来。应该承认,这是一次全新的阅读经验。常说“批评是一种灵魂的探险”,我以为读者的个人阅读何尝不是“灵魂的探险”呢?“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云云,其实是对种种有意无意的误读之嘲讽与调侃。真实的哈姆雷特,只有莎翁心中的“那一个”;欲识其庐山真貌,必得经历一番“灵魂的探险”。由于文化、知识背景、阅历以及思想程度的差异,不同的读者会在同一文本中读出不同的“哈姆雷特”;阅读于是便成了“探险”,甚或“冒险”。读《哥伦比亚的倒影》这样的书尤其如此。

 《哥伦比亚的倒影》是旅美画家兼作家木心在大陆出版的第一部散文集,选编《九月初九》《哥伦比亚的倒影》《上海赋》等散文13篇,出版者还特别全文刊印1986年5月9日纽约《中报》副刊《东西风》发起的“木心的散文专题讨论会”文本附送读者。对这个选本,木心在答《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称,所选“不一定是我最满意的作品,我只是希望让读者看看我的作品是什么样的,里面的每一篇都是不同的写法,我是根据每个作品的题材决定用哪种方式来写作的,我希望我的作品像钻石一样,有多个切面,切面越多钻石的光芒越强,而不是像金字塔一样,只有一个尖顶”。

 这番夫子自道,对阅读《哥伦比亚的倒影》一书,应该是个不错的指导。虽说笔者对“每一篇都是不同的写法”迄无认识,所体会到的,大体是上、下两辑风格迥异;“探险”之难度也不等。不过探险途中不时有惊喜的发现,那倒不假。

 先交代一件小事:笔者读当代作家的文学作品,书桌边老老实实放本中文词典,平生第一次!“连绾”、“戋戋”、“幸蹇”、“澶漫”、“窀穸”、“澌”、“鬘”……这些不时出现的书面文字,不查字典怕很难读下去。但与上辑《九月初九》《遗狂篇》《哥伦比亚的倒影》等篇目所蕴涵的中外历史文化背景知识相较,这些冷僻的书面语还算不了什么。《九》《遗》《哥》三篇散文包罗了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文化史料,没有一点相关的知识底蕴,要读下去怕更难。《九》写乡愁,所取角度却是人与自然之关系;《遗》记中外狂徒之言行,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郁勃之气,非“我曾是一只做牛做马的闲云野鹤”①之类的幽怨语可比拟;《哥》以哲人的睿智,心怀古今,目及八荒,对人类文明之朝云暮雨作了一番独白。有评论谓《哥》文达到了“伟大的境界”,恐怕正是基于其以娴熟的文学技巧具体而微地勾勒了数百年文明之浮沉的缘故吧。同一辑还有一篇独白式的文字,那便是被海外论家一致称赏的《明天不散步》,对生命的解读归结为“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深不可测的哲学命题以朴实到底的大白话说出,作者的心思自然也于经意不经意中透出。上辑的文字都很耐读,也都很难读;但每次掩卷,总有些小发现,大欢喜。担心的是,曲高和寡;时下能静下心来读《九》《遗》《哥》这些奇文的人不知能有多少。幸亏下辑的六篇,全是线条流畅的风俗画,亦庄亦谐,雅俗共赏,从“卖点”上说,或许能对上辑的损失作点弥补。这六篇一组《上海赋》,写上海的历史、市井、三教九流、亭子间、弄堂,一言以蔽之,旧时上海形形色色,在其笔下,无不活灵活现!五十多页的文字,每一段单独拿出来诵读,皆妙不可言,这样的散文不多见。历来写上海的文章多多,数木心之《上海赋》给我的阅读快乐最大最多。

 木心在美国先以画闻名,人对其在绝端条件下执著于绘画并创作出那么多优秀作品深感震惊。②后来他的部分文学作品被译介成英文,好评也不少。有中国通评介说“在现代史上很少有人像木心那样深刻地把握中国文化语言传统”,还称“木心的思想能自由穿越国界,在‘自我’中体现‘他者’,身为旅外作家而能葆其士人之美学操守”。可惜墙内开花墙外红,多年来他的成就不为国内读者所知,诚属憾事。文学史上,黄钟毁弃、瓦缶雷鸣的现象并不少见。好在时间老人自会拨乱反正。如今木心文归故里,据说日后还会有更多作品在大陆出版,值得额手称庆。

  ①《琼美卡随想录》,台湾洪范1986年9月初版。P.88。附及:此语有小疵,“闲云野鹤”为并列结构词组,前用“一只”,不妥。智者千虑一失也。
  ②木心的那句"By day I was a slave,by night,I was a prince."(“白天我是奴隶,晚上我是国君。”)给读者印象极深。(出处:文汇读书周报)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网站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