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最大限度地恢复手功能---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手部损伤康复》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最大限度地恢复手功能---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手部损伤康复》
2006-06-08 10:20:32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6.7 
 
 手是人体最重要的结构之一,它对人类的功能及外观都显得极为重要。手不仅能完成许多粗大动作,而且还能从事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各种精细活动。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手每天完成数千次的屈伸、对指和抓握。在无视觉情况下,人凭手的感觉不仅能提供自身保护以免遭受损伤,而且还通过手的触摸提供信息、表达情感、交流思想。手部损伤是引起手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手损伤后给患者每天的工作、学习和活动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手损伤患者都要积极参与到手功能康复的过程之中。

 我国手外科技术闻名于世。1963年,第1例断肢再植的成功,标志我国手外科技术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此后,手外科、显微外科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使许多手外伤患者获得了救治。尽管如此,任何一位手外科专家都有这样的认识:单凭精湛的外科技术尚不足以使患手恢复良好的功能,它仅仅是为功能的良好恢复提供了基础。临床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将显微外科与康复治疗紧密结合,才能使患手恢复理想的功能。

 手外伤康复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复因术后、损伤或疾病所致各种功能障碍的手或上肢各种机能障碍的功能。一般而言,手功能恢复由一个治疗小组共同完成。在这个小组中有手康复医师、手术医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心理治疗师。此外,还应包括社会工作者、职业顾问等的参与。因此,治疗组成员之间的良好协作是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障。

 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已成为手功能康复的特殊领域,这些技术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完善,对手损伤后的康复产生积极影响。对手功能障碍的患者而言,需要体疗师和作业治疗师为患手提供系统的和专业化的训练。而心理治疗及就业前的职业训练也是整个康复治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手部损伤康复》一书,主要包括手的功能和应用解剖、手功能评定、手损伤后的治疗方法以及手部常见病损的康复治疗。书中手部肌腱及神经部分各自独立成章,编者做了较详细的介绍。此外,本文还突出了早期康复的理念以及最终实现手损伤患者重返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目的。这部编著由作者将平时在工作中收集的资料汇编而成,其中也包涵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体会,以及相关的临床研究,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读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书虽几经修改,力求完善,但由于编者学识有限,加上编写时间仓促,谬误之处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在这部书的编撰过程中,得到许多老师和同行的帮助。在此,我要感谢我国著名的理疗学专家黄桦主任,她将手康复的许多经验传授给我;感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科白玉龙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康复科谢青副教授,他们帮助校对部分章节;感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康复科主任陆廷仁教授,他帮助我设计构架,对部分章节进行了审阅,还提供许多宝贵资料和建议;感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曾炳芳教授、姜佩珠教授,他们为我编写本书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帮助;感谢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的陶清庭老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张天蔚社长,在他们的帮助下才使此书得以出版。最后,尤其要衷心感谢我国著名的骨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戴尅戎教授,在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

 陶泉
 2005年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6.7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