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一门引人入胜的专学——荐刘海峰著《科举学导论》华中师大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一门引人入胜的专学——荐刘海峰著《科举学导论》华中师大出版社
华中师大出版社 社长 范军
2006-06-14 09:36:24  来源: 华中师大出版社供稿 
 
 2005年9月2日,是中国科举制百年祭日。科举虽早已成为历史,但它又不仅仅只是被人淡忘的历史陈迹。它不仅在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教育、社会等各个方面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而且对当今中国社会的文化教育、社会习俗和心理思维都有着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因此,长期以来,学术界非常重视科举制的研究,成果迭出,人才荟萃。厦门大学的刘海峰教授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发表《科举学刍议》后便一直专注于作为一门专门之学的科举学的研究,在十年间发表相关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10部(含合著)。2005年8月,他关于科举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科举学导论》,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推出。

 有如研究《文选》之有“选学”,研究《红楼梦》之有“红学”,研究朱熹之有“朱子学”,对科举的研究形成了一门涵蕴丰富、内容广博的专门学问——科举学。作者认为,只有作为“学”的科举研究,才能囊括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才能统合概括各学科独立或分散的科举研究成果,才能深入发掘科举研究的底蕴,也才能将边沿地带和交叉地带的科举研究予以整合。立足于“专学”的建立,作者从特殊的研究对象、完整的理论体系、公认的专门术语、科学的研究方法、代表性著作以及代表性人物等诸条件对科举学研究的学科性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证。也正是基于此,作者认为,“科举学不仅是一个知识体系,而且是一个理论体系”(《自序》)。因此,本书也就与一般的科举研究著作不同,主要不是面面俱到地介绍知识,或研究科举制度,而是在探讨科举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或者说带有普遍性和根本性的问题。全书的重点在“科举学学理的阐发和学术史的梳理” (《自序》)。这样的研究思路和策略,我们从书中的18章的纲目中可以窥见一斑。从这个纲目即可见出该书的视野开阔,体大思精。在宏观的构思中,作者又特别重视史料的爬梳与考辨,可谓考辨缜密,论析精微,立论坚实可靠。有了这部《导论》,科举学作为一门专学的地位便可得以确立。

 顺便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后面的三个“附录”,也是资料性、学术性兼具,很有价值。《新印科举古籍目录》,《科举学著作目录》、《科举研究学位论文目录》皆广搜博采,网罗宏富,是研究科举学的重要文献。科举研究的内涵和价值极为丰厚,而科举学的产生与发展则源于学术研究的内在需要和考试改革需寻求制度资源的外在环境。也正因为如此,未来科举学研究还会引起更多的兴趣和关注。作者在本书的结尾处乐观地预言:“作为一门专学,科举学具有远大的前程,必将成为21世纪一门烁然可观的显学。”我们有理由相信,《导论》将为这一新的“显学”的发展导引先路。

 来源:华中师大出版社供稿2006.6.14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