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苏州大学出版社国家“十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丝绸通史》策划手记 - 编辑荐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编辑荐书
苏州大学出版社国家“十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丝绸通史》策划手记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是出版人的历史使命
吴培华(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6-07-26 11:02:53 来源: 《大学出版》2006.02
中国是丝绸的发源地。早在5000多年前,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发明了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后来,经过著名的“丝绸之路”,中国人民又把丝绸技术和丝绸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今天,丝绸已经成为我国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广泛交流的桥梁,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茧丝绸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栽桑、养蚕、织绸、印染、服装、贸易、教育、考古等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与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相比,在对于丝绸历史的研究方面就显得有些滞后,与我国作为一个丝绸的发源地、作为一个丝绸大国的地位是不太相称的,特别是至今还没有一部完整系统的中国丝绸史书。我们应该去填补这样的空白,与丝绸研究界共同努力,重振丝绸大国的雄风。这就是我们策划编写《中国丝绸通史》最初动机的出发点。
苏州大学地处的苏南,是全国著名的丝绸之乡,受到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喜爱的苏丝、苏绣充分反映了古老苏州的文化习俗,丝绸已经成为苏州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纽带。而我们苏州大学是原苏州大学和苏州丝绸工学院、苏州蚕桑专科学校等学校合并而成的,丝绸服饰专业已经成为学校的重要学科。因此,苏州大学出版社有责任有义务为了丝绸专业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苏大出版人理应为弘扬丝绸文化、推动丝绸业的发展作出我们力所能及的努力。这就是之所以将《中国丝绸通史》作为“十五”期间苏大出版社的一个重大选题并且作为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申报立项的指导思想。
同时,在出版改革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作为一个高校出版社,她的办社宗旨应该主要是为高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服务,为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服务,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服务。我们应该提升自己的出版理念,为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时代、我们的读者多出精品,应该把传播历史文明,总结和整理祖国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作为我们今天出版人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出于这样的出版理念,我搜集了大量关于中国丝绸研究的资料,拜访了我校原丝绸工学院的有关教授、研究人员,拜访和电话访问了北京、成都、大连、沈阳、杭州、上海等地的丝绸研究专家和丝绸业的老前辈,对中国丝绸领域的研究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到目前为止,我国唯一一部比较完整研究中国丝绸历史的图书是二十多年前浙江丝绸工学院院长朱新予先生撰写的《中国丝绸史(通论)》,全书由于受篇幅和各种条件的限制,未能系统详尽地对中国丝绸在各个历史阶段在各个相关领域的实际面貌和发展作出深入的阐述,这就触发了我要策划一部通史来填补我国丝绸研究领域的空白,这不仅具有极大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于中国丝绸业的发展,对于我国作为丝绸大国地位的提升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不会忘记在北京一位八十多岁老专家家里,当他听说我们准备投资百万策划出版《中国丝绸通史》的计划时,这位老专家激动得双手颤抖的情景;我也不会忘记上海的一位丝绸界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听到这个消息后亲自执笔撰写了一篇内参消息,题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苏州大学出版社斥资百万策划出版《中国丝绸通史》”。前辈们的鼓励和支持,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心。
选题经过充分的调查论证,我社把它作为国家“十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立项申报,并且获得通过。为了保证这个重大项目的顺利进行,我意识到要完成这样一个工程,必须确定强有力的写作班子、顾问班子和编辑班子。在作者的选择上,我专门拜访了丝绸界的一些老前辈,如原国家丝绸局局长吴裕贤先生,原纺工部一级总工程师王庄穆先生等,听取他们对于担纲人选的意见。在访问中,意见逐步统一,这部著作必须由既对丝绸历史、文物考古有深入研究,又对丝绸生产实务极其熟悉而且要年富力强的作者担任主编。于是,注意力基本上集中到朱新予先生早年的弟子、《中国丝绸史(通论)》的主要作者之一的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赵丰教授身上。但我与赵丰先生素不相识,电话联系,开始赵丰先生以任务重、工作忙婉言拒绝了。我意识到选择一个合适的作者的不容易,便再次与他联系,反复陈述了我们这个项目情况和我们的诚意,终于打动了赵丰先生,答应承担这个重任。于是我们聘请赵丰先生担任主编,实行主编负责制,主要组成人员由主编提出,在我社备案。我们对主要作者的要求是必须在某一个领域里有深入研究,同时在业内有一定的著名度,并且要考虑到作者分布面的广度。最后组成的编委会主要成员由浙江、上海、北京、新疆、台湾等丝绸研究所的专家和高校的教授、学者组成。
为了保证这个项目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反映,我又组织了顾问班子,定期召开顾问会议,对稿子的体例、涉及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在稿子形成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研讨。顾问班子成员由吴裕贤(原国家纺工部丝绸局局长)以及王庄穆(原纺工部一级总工程师)、周启澄(东华大学教授、博导)、黄能馥(中央美院教授、博导)、白伦(苏州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导)等全国丝绸界的前辈和著名的专家组成。顾问班子的工作,有力地保证了这个项目的顺利进行,实际上,这个班子也成了我在作出每一个决策过程中的参谋班子。在社里,我又组建了编辑班子,由我社六个副编审以上的编辑组成,还配备了英文编辑。这期间我们分别召开了多次作者会议、顾问会议、编辑会议,全体责任编辑全程介入。这样,齐心协力,历时整整四年,我们终于完成了《中国丝绸通史》的编写出版的全过程。
《中国丝绸通史》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国5000年丝绸历史的巨著,年代自丝绸起源到20世纪末,内容涉及与丝绸业相关的各个方面,其中又以生产技术、织物的种类和图案为主要陈述对象,以历史时期为脉络,分章编写。全书印刷字数约167万字(其中插图1358幅),以历代丝绸品种和图案为主,各种生产技术为辅,再配以各种说明例图,尽量收集与丝绸历史相关的其他图片。另外附有参考文献一览表、中国丝绸大事年表等资料。每章的提要、图片说明均配有英文翻译,以便于进行国际交流。图书为8开本,精装,用105克铜版纸全彩印刷。《中国丝绸通史》的出版,填补了我国丝绸研究领域的空白,使我国第一次有了一部完整系统的丝绸史书。
2005年12月17日上午,《中国丝绸通史》首发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隆重举行,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商务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国家茧丝绸办公室主任黄海,原纺工部副部长、中国纺织协会副会长许坤元,中国丝绸协会会长戈辉等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中国版协主席于友先,中宣部出版局局长张小影,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司司长吴尚之,国家茧丝绸办公室副主任、商务部副司长王北鹰,政协常委、中国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陈高华,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徐苹芳等领导和专家近40人参加了首发式。会上,与会领导及专家对这本书的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书是一部能全面反映中国丝绸历史发展的通史,是“填补丝绸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的图书,是丝绸界人士盼望已久的一部书”,认为该书的出版为振兴中国丝绸业,重振丝绸雄风,为整理祖国文化遗产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丝绸通史》的出版,引起了丝绸、纺织、考古等专业人士以及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文化报、中国纺织报、新华社等三十多家媒体纷纷撰文对该书的出版进行报道,盛赞该书是一部“拓展文化视野”、“尽收中国丝绸文明”、“填补丝绸无专门史空白”的巨著。2006年3月18日,我社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召开了《中国丝绸通史》专家座谈会,与会的二十多位来自清华、北大、中央美院、国家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考古学会等单位的著名教授、专家、学者对《中国丝绸通史》的出版给予了一致的高度评价。认为这部著作“作者阵营强大,体例详明,资料翔实,在一定程度上兼有了丝绸织造科技史、丝绸经济史、丝绸文化史、丝绸工艺史和丝绸国际交流史的意义”。“《中国丝绸通史》是一部极有价值的值得欢呼的精品力作”,“在系统完善地论述中国丝绸的历史发展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从中国学术史角度应该给予高度评价,它代表了目前最好的水平,这甚至可以说是一部世界丝绸通史”。“本书作为集体创作的成果,对通史的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今年4月2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美国耶鲁大学时,向耶鲁大学赠送了一批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精品图书,其中我们的《中国丝绸通史》也在其中,这也是对我们这个项目的充分肯定。
在立项编写出版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校领导的支持和省新闻出版局、省政府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关心,得到了商务部茧丝绸协调办公室、中国丝绸协会等各界领导和专家的鼓励和指导,得到了全体作者的积极配合,尤其是一批丝绸界的老前辈和著名专家给予的赞许和关注,让我们充满信心,克服种种困难,顺利完成了这一重大文化工程。在实践中,我们深刻地意识到,作为高校出版社,更应该把传播知识和文化,整理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中华文化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
来源:《大学出版》2006.02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