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全球化的中国力量---《全球化之舞》北师大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全球化的中国力量---《全球化之舞》北师大
英侠/文
2006-07-31 16:11:51  来源: 北师大赵西供稿2006.7.31 
 
 2005年是中国加入WTO的第四个年头,这一年里,跨国公司加紧了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同时,一批在国内市场竞争中走在前列的中国本土企业也开始踏上了全球化的征程。彷佛心照不宣的是,大部分企业选择了通过并购来启动全球化之旅,诸如联想并购IBM PCD业务,TCL并购汤姆逊、阿而卡特,海尔拟收购美泰克,中海油竞购尤尼科,等等;这其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更有惨痛的教训。从发展的眼光看,暂时成功的,未来的道路还很漫长;一时失利的,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更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应该是,当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方向的时候,我们中国企业的未来坐标在哪里?我们将以什么样的身份参与?

 所以,我更愿意把发生在近期的中国企业身上的并购事件看做走向全球化舞台的投石问路,而我们更应该收获的是,从中发现我们的威胁和机会,优势和不足,在全球化的舞台上重新审视我们企业的经营思维。这里既需要置身其中的企业经营者自身的认真总结,也需要置身于企业之外的研究者冷静的分析。

 王育琨先生以学者的智慧、研究者的深邃、爱国者的热情、旁观者的冷静长期跟踪研究这些企业和事件,以全球视野为我们捧出了《全球化之舞》这样一份精神大餐。

 书中选择了华为、联想、海尔、TCL、顺驰、中海油、中石油、宝钢、首钢这些在中国各个行业的领军企业做为研究标本,这些企业是中国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结出的硕果,无疑是中国企业的优秀代表,同时也是许多中国企业的学习榜样。在2005这样一个时点上,我更愿意以“奥运会选手”的身份来看待这些企业,在《全球化之舞》中,王育琨先生以这些“选手”在赛场上的直接表现做为切入点,又通过在几个维度上的延伸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宏大的场景,在时间维度看,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企业的“前世今生”,来龙去脉,让读者可以了解他们为什么能够走到今天,为什么成长为今天这样的一种状态,他们的未来将会有怎样的发展?在空间维度上,读者可以通过和其他国家的优秀企业对比,看看我们的“国手”在全球竞争的舞台上是个什么样的地位;在分析角度上,王育琨先生穿越企业战略、组织、文化这些具体要素,进入人性与基因层面,为读者展示了企业最本源的内核。

 所以,尽管这是一本以走向全球化的中国企业为蓝本的书,我认为它的阅读对象却适合所有中国企业,就象我们那怕只是一个厂队选手,也同样应该关注我们的奥运选手的表现,从他们身上汲取营养。这些中国的领先企业之所以走到今天的成功经验,他们进一步发展的缺陷与不足,都在2005年走向全球化的典型事件中得以显化,而又被王育琨先生这样一个执着认真的学者所捕获并疏理成章,宏大的叙事配以激昂的文字让人荡气回肠,独特的洞悉又让人不禁有拈花微笑顿悟的快慰,冷峻的分析则让人掩卷沉思。

 下面的几个特点也是本书应该一读的理由:
 中国立场,全球视野
 全球化并不是新鲜事物,欧美的跨国公司早就开始以全球为舞台纵横裨阂,有关全球化的著作也是汗牛充栋。但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舞台的独特路径在实践上还在摸索过程中,理论上的研究则失之于空虚和笼统,对企业来说有点隔靴挠痒。本书以中国企业鲜活的案例为标本,以国外企业为参照物,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反观中国企业的经营,正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独特航标。

 热血文字,理性思维
 在写作手法上,作者则充分展示其驾驭文字的高超技巧,事件的叙述跌宕起伏,开合有度,栩栩如生,和作者忧国忧民的“士大夫”情结相结合,彷佛把读者一下拉进了那金戈铁马的战场,感同身受。另一方面,作者又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对整个事件从多个角度进行解剖,恰如标本课堂上的讲解,无影灯下的冷峻,带血带肉,带给读者心灵上的极大震撼。

 旁观者身份,当事者感受
 财经图书市场上介绍具体企业的书并不少,企业传记类的图书往往美化的成分多,叙事的成分多,带给读者的客观感受和智慧享受却比较少;而一些以研究者身份分析企业的图书,则容易陷入不顾企业经营的具体场景,企图以普适性的理论匡定企业的怪圈。本书作者则既保持了旁观者的客观与冷静,同时又体察当事者做出决策的具体感受,进的去,出的来,或褒或贬,自在由心。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精神和智慧财富,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商业文化却只有改革开放之后的二十多年的短暂积累,而如果置于全球化的大视野下审视,一些我们曾经奉为真理的经营思想还可能面临着彻底的颠覆和再造。全球化的中国力量的崛起,有赖于中国企业家的积极探索,也有赖于中国研究者的独特思索,在这样的背景下,王育琨先生的《全球化之舞》恰如一支嘹亮的号角,让人振奋,又如杜鹃的啼鸣,发人深思。

 来源:北师大赵西供稿2006.7.31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