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成熟的困惑:评20世纪末期西方女权主义理论上的三个重要转变---《西方后学语境中的女权主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成熟的困惑:评20世纪末期西方女权主义理论上的三个重要转变---《西方后学语境中的女权主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08-07 16:40:07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网站 
 
 书名:《西方后学语境中的女权主义》
 作者:苏红军、柏棣
 出版日期:2006-6-1
 定价:32.5元

 经济全球化发展、科学技术出现新突破和高科技腾飞,以及消费文化兴起的20世纪最后20 年间,世界经济的繁荣伴随着危机和贫困的加剧,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多元化夹杂着由跨国公司运筹的消费文化的霸气。这在西方被称为“后现代主义现象,意指市场文化的全球性,以及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以文化和信息为主战场的新阶段。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西方世界政治和社会生活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同时,在对冷战结束后的社会进行反思的过程中,以“后”为标志的一些新的思潮异军突起,震撼了当代西方思想界。

 何谓“后”?

 20世纪80-90年代,思想学术界风行的理论以“后”为标志,在中国,不少人将其简称为“后”学。其主要的代表理论为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和文化研究等,不过这些思潮从来没有为“后”下过明确的定义。“后”作为一个前缀词,意为“之后”,比如“post-war”指“战后”。因此,对于这些后学理论的名称,比较确切的中文翻译应是“现代主义之后理论”、“结构主义之后理论”和“殖民主义之后理论”等。

 从理论框架看,这些以“后”为旗帜的理论和思潮既不旨在以过去的理论为基础继续发展,又无意反对、排斥和取代以往的理论和思潮,而是致力于与以往的理论和思潮分道扬镳,另辟新境。比如,有些后现代主义者认为现存理论的思维方式都具有压迫性。因此,他们强调质疑和抛弃一切现存的思维模式,主张探索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安·布鲁克斯(Ann Brooks)进一步指出,“后”包含“正在进行的改造和改变(压迫性的关系)的过程”。萨拉·艾哈迈德(Sara Ahmed)在《事关重大的差异:女权主义理论和后现代主义》(Difference that Matter:Feminist Theory and Postmodernism)一书中指出,后现代主义与以往的理论不同,因为它指的是思维情境(situation)其含义是不确定的。后现代主义还可以理解为一个重新用文化、政治和认识论来组建现代社会的参照点。

 这些以“后”为前缀的理论是多元的,并且相互间存在很多争论。对这些理论的理解和诠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雅克·德里达(Jacque Derrida)就拒绝承认他的解构理论属于后现代主义理论。但是,这些以“后”为旗帜的理论都质疑语言的固定含义、中央集权的权力结构理论以及认识论上一统的和普遍主义的叙述,尤其是有关知识、主体意识和权力等的叙述。

 女权主义从启蒙主义的宏大叙述中走出来

 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西方女权主义在政治理论和认识论上出现了三个重要转变。这些转变把西方女权主义,包括美国的女权主义,整个翻了个个儿,令美国女权主义者米莎·卡夫卡(Misha Kavka)不胜感慨:“女权主义今非昔比了!”这是因为,在第二浪潮女权主义的顶峰时期,女权主义有明确的主体,即妇女;有明确的目标,即改变妇女的从属地位;有明确的定义,即妇女反对父权压迫的政治斗争。女权主义的这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在面临后学的挑战时再也无法站住脚了。

 这一时期西方女权主义的这三个转变在理论上与后结构主义者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的权力和话语理论、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的心理学和语言学理论,以及雅克·德里达的差异/延异理论和解构理论有重要的关系。这一时期的第一个转变就是逐步扬弃西方启蒙主义建立在宏大叙述基础上的认识论。

 拉康和德里达的理论受到了费德南·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的结构语言学的影响。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个符号的网络,每一个符号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能指(signifier),指书面和口头的符号,另一部分是所指(signified);符号的含义(meaning)并不源于个人所用的语言,而是语言网络的一个组成部分。他认为语言不反映含义,而是产生含义。任何符号都没有内在固有的含义,某个符号的含义是从语言网络和它与其他符号的区别中产生的。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符号,符号的含义是在解读和实践中产生的。所以,语言具有社会性,是政治斗争的阵地。萨拉·肯普(Sarah Kemp)指出,索绪尔的后结构主义的语言理论对“语言表达普遍真理”、“词汇描述特定世界中的事物”这些认识的前提提出了挑战。她认为:“语言的含义依赖于其所指的事物是否在其被描述的关系中真实地存在。”也就是说,语言网络系统决定了语言的具体含义。

 德里达在索绪尔的符号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他的差异/延异理论(difference/differance)。difference指差异,differance指延期或延异。由于这两个词在法语中的发音一样,所以这个理论一般被称为差异理论或延异理论卢德里达用他的差异理论来批判逻各斯中心主义(logocentrism,又称理性中心主义)。理性中心主义是西方的一个以词、理性或真理为中心的哲学流派。这个流派强调语言表现真理的能力,重书面语,轻口头语,重语言的内容,轻其形式。它认为语言的含义独立于语言,在语言之外有个绝对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每个具体的词都有固定的含义。但是,德里达认为,语言的含义是差异关系的产物,语言是多义的、变化的。所指,包括概念,从来没有内在固有的含义;能指,如声音、比喻,在它与其他所指的区别中产生意义,处于永远被延期的状态。英国女权主义学者克里斯·威顿(Chris Weedon)指出,所指总是处于话语的语境中,这个语境决定了某个能指的特定的含。换言之,差异是在话语中产生的。……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网站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