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英语现代科技文献精读本》复旦大学出版社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英语现代科技文献精读本》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10-08 15:58:15  来源: 复旦大学出版社网站 
 
 英语现代科技文献精读本
 定价:35元
 作者:华中一 陆栋 卢义民 编著
 ISBN:7-309-05085-1/H.1001
 开本:小16开
 装帧:平装
 页数:344页
 字数:376千字
 出版日期:2006-9

 前 言

 随着信息社会的进展,作为一种世界性的语言,英语在国际化的科技、文化交流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科技教育领域加强英语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但应当指出,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从大学英语学习顺利地过渡到科技文献的阅读,现在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有不少人认为有必要专门编写所谓的“科技英语”教材,以为“科技英语”非常特殊,与“普通英语”不一样,是一门专门的学科,——其实不然。实际上只有“用于科技方面的英语”,而没有与“普通英语”对立的“科技英语”;既没有特殊的英语规律,也没有可称为“科技语法”或“科技修辞学”之类东西。当然,各门学科都会有一些专门的用语,且同一个词汇在不同学科中可能有其特定的涵义和不同的侧重点;另外,也有一些在当前科技文献中常见的惯用法和特殊涵义的缩略语甚至新词汇。

 正是因为在有没有特殊的“科技英语”和采用何种方法构建“大学英语”和“文献阅读”之间的联系上的模糊观念,迄今我们看到的这方面的教材,大都从专业书刊中选用某些文章片段或章节作为课文,编成所谓的《生物英语》、《管理英语》之类教材。粗看起来这对学生的专业阅读似乎能够起到速成的效果,但如回头再认真地审视一下,不难发现过早地囿于专业阅读范 围,很可能会忽视通过语言推敲达到深入理解的学习环节,无益于英语本身的继续提高,也不利于通过阅读产生创新的萌动,即难免有后劲不足之嫌。我们认为使学生实现从大学英语到文献阅读的跨越,最有效的方法是双管齐下,在运用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仔细诵读当代各种专业的优秀科技文献,并充分理解其涵义,这样才能在求知中积累,在积累中创新,以至熟练后能随心地运用英语这个工具。

 我们就是根据这样的要求,选择当代的优秀研究论文(research paper)、综述评论(review)和/或科普(popular Science)文章,并就专业术语、理解难点作出注释和点评,使读者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能吸收文章中的新鲜知识。我们在这里选择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生命科学和管理科学等不同学科的内容,不仅是为了适应多种专业的需要,而且更重要的是当代科技的新起点往住始于交叉学科;补充更多方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体现创新思维、反映时代特色。

 我们准备陆续推出几本教材。各本虽有相对侧重点,但各课单独成文,无规定的、按难易排列的次序,因此文中的少量注释会有重复。读者可以先从比较贴近自己专业的课文入手,再逐步拓宽选读范。为了阅读方便,特地安排了左页正文、右页注释的排版形式,读者可在右页空白处补充自己的注释或写上阅读体会,以便日后复习巩固之用。

 文后还附有少量练习,读者可循此找到文章主旨、研究现况、重要结论等等,以此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逐步学会用英语写出简要答案。这样提高一定会更快。

 最后我们对选本原文的作者们和原出版单位表示诚挚的感谢。这里也包含了他们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贡献和国际友情。

 华中一 陆 栋 卢义民
 2006年5月27日
 复旦大学建校101周年

 来源:复旦大学出版社网站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