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卡米耶·克洛代尔书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编辑荐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编辑荐书
《卡米耶·克洛代尔书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08-23 17:06:27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卡米耶·克洛代尔书信》
 著者:(法)安娜·里维埃(Anne Riviere)布鲁诺·戈迪雄(Bruno Gaudichon)编
 版次:1版
 开本:32开
 编译者:吴雅凌
 装帧:平装
 出版日期:2007-8-10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卡米耶∙克洛代尔是罗丹的学生和情人,是保尔∙克洛代尔的姐姐。她因与罗丹决裂而陷入疯狂,在精神病疗养院度过残生。据专家的考订,有一些署名罗丹的雕塑作品其实都出自她之手。长期以来,卡米耶∙克洛代尔因其与罗丹的爱情悲剧而为人所知,她的艺术才华和成就,即便在法国也是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才渐渐为人所注意。

 本书收集了迄今所发现的卡米耶∙克洛代尔的全部书信,是这位女艺术家留存人世的唯一手稿。

 中译本前言

 一直以来,法国女雕塑家卡米耶·克洛代尔(Camille Claudel,1864—1943)往往被视为罗丹的艺术与人生的某种附丽。无论生前死后,她总处于大师的阴影之下。她的荣光仿佛只是从罗丹身上的一种折射。她是罗丹的情人,罗丹的学生,罗丹的助手。但没有人想过,她可能是罗丹之外的另一个大师。直到1980年,这一长期的不公平的沉寂才被冲破,卡米耶·克洛代尔开始获得她本应有的、独立且恰如其分的认识和尊敬。

 在卡米耶·克洛代尔身上,奇妙地混合了女人和雕塑这两种特质。古往今来,从米开朗基罗到罗丹,雕塑一直是男人的事。作为女人的卡米耶·克洛代尔,却偏偏天生具有无可争议的雕塑才华。造物主给她一个女子的身体,和一个男子的灵魂。一方面,在她身上,灵与肉的冲突注定是无法解决的,只能以疯狂作为结局。另一方面,雕塑因为她的参与,从此增加了本属女人的现代特质:个体性的敏感、飘逸与细腻。难怪有人将卡米耶·克洛代尔的《哀告的女子》视为现代雕塑的宣言。

 人们“发现”卡米耶·克洛代尔,与一部电影的成功不无关系。看过电影《卡米耶·克洛代尔》的人,据说都不能轻易忘记这位女雕塑家的悲剧。虽然在今天看来,随着研究者们的新发现,电影里的某些生平叙事还有待商榷。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部电影的标题译作中文,成了“罗丹的情人”(卡米耶·克洛代尔的传记也有相同的情况[1])。

 换言之,我们对卡米耶·克洛代尔的认识,还不幸地仅仅停留在她与罗丹的恩怨情仇之上,作为现代雕塑的代表人之一的她还没有真正走进我们的视野里。

 本书收集了迄今发现的所有卡米耶·克洛代尔的书信。每一封信均经过专家的分析和研究,得到严格的编排和整理。这些珍贵的书信,堪称为卡米耶·克洛代尔研究的最重要亦是最根本的文献。

 读这些信,我们不仅看着一个女人的花开直到花谢,也感到一个从泥土中创造生命的人的高贵灵魂。这些平常到无趣的文字里,隐藏了多少事件,多少疯狂。卡米耶·克洛代尔,这个融合了勇敢与脆弱、美丽和悲惨的做着男人工作的女人,她和她的时代、她的职业、她的命运、她作为女人这一前提,始终在战斗着。也许,她之吸引我们,正是因为,在她身上如此奇妙地集中了人类的古老话题:永生之不可能,和此世之有限。

 吴雅凌 2007年3月于上海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