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无处不创意——读《创意的秘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无处不创意——读《创意的秘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作者: 王轶诺
2007-10-09 16:27:49 来源: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忍不住在秋日的午后晒着暖暖的太阳一口气读完了《
创意的秘密
》。这本不算厚的小册子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吸引着我一直读下去,从一开始,就被作者想象的翅膀带着在思考的殿堂里飞翔;作者的那些超时代的想法让我感到新鲜,有些又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作者旁征博引,在书中引用的例证就像一根闪闪发光的项链上一颗颗名贵的宝石,耀眼、夺目。有时候我也会陷入关于创意和思考的种种困惑中,可是在纷繁的世界中,因为一时寻不到答案很快就放弃了,而作者却锲而不舍地追寻着,并且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把他思考的过程呈现在我们面前。
书中寻着这样的路径:商业艺术创意——泛创造、第二泛创造——人类的创造——创造性思维一路延伸下去。从一个点,无限的扩展,让我从狭义的创意开始,逐步走到一个比前一个层次更为广阔的空间里,读到最后,颇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成就感回荡在心中。
商业艺术创意从大学开始,我就一直从事和广告有关的学习和工作,最怕的就是没有好的创意。“创意”这个词对我来说神秘莫测,它时而在我身边与我来个深情的拥抱,时而又躲在黑暗的角落看我因为没有好的想法而抓狂。作者就从这些个离我们日常生活最近的商业创意入手,寻着大师们成功的足迹,探询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契合点。
商业本身虽然与艺术差之千里,而且有很多艺术家不屑于与商业联姻,但是在我们生活中的确有很多披着华丽外衣,借住丰富表现的形式,平易近人地出现在人们旁边的艺术形式。他们并不是阳春白雪,既要体现商业的意志,又要保持艺术的特质。正是因为这样的高难度的要求,才使无数的人为之折腰,他们游弋于商业与艺术之间,希望达到两者之间更完美结合的境界,试图建立与消费者之间最大程度的心灵互动。
作者就此分析了最典型的商业艺术:广告、电影、电视剧以及体育营销,剖开创意的内核,用各路大师的视角展现给大家一个创意的思维过程。从分析经典的作品与案例入手,从具象到抽象。作者将商业艺术的创意归纳为一张探询和贩卖不确定性与确定性的游戏,以这种在多种意志冲突下“带着镣铐跳舞”的创意作跳板,向思维空间中的更深层次探索。
“泛创造”和人类的创造
接着,作者在更大的“泛创造”和人类创造的范畴里讨论创意。这一部分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追溯到创造的源头,并且界定了一个崭新的名词:泛创造。在这样一个一切都是创造的定义下,人类创造的物质产品就构成了第二泛创造世界:人类创造的物质产品所构成的相对独立的世界。而人类精神境界的创造则是在此基础之上的依附于思考着的主体而存在的。平常我们所熟悉的爱情、哲学、艺术乃至科学都可以归为这样意义上的人类创造。
创造性思维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经常发出会心的微笑,刚刚从第二部分的严密的论证中走出,我的思考的翅膀还有点沉重,而这里,却有很多我儿时曾经思考而今却早就在混混沌沌中忘掉寻找答案的问题:关于宇宙的形成,关于神秘的光斑,关于神秘莫测的星空……我也曾经设想过比利时物理学家乔治·勒梅特提出的大爆炸理论中描述的宇宙最初形成时,时间、空间、物质从零开始的那一瞬间,可是我总不能想象到这是怎样一个四维空间的起点。也许真的象作者所阐述的那样,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性特征也许就是宇宙的运动形式——发散、分离、聚合、混沌的印迹。作者从儿时的一些思考的碎片中升华,归纳出“十万个为什么”后面隐藏的规律。就连我们司空见惯的叶脉、小野花、螺旋式生长的叶子,作者也用独特的分析方式展现了他们之中隐藏的宇宙运动形式之美。我能够感觉到作者在芸芸众生中那双善于观察的眼睛、那颗不曾泯灭的童心和一个不肯停止思考的大脑。我也深深地感到,不是因为缺少创造,而是缺乏一双发现创造的眼睛啊!事事处处之中,都蕴含着一种无形或有形的力量,没有什么是完全偶然没有缘由发生的。
我一直认为思考和创造是一种无规律可寻的行为,一种思维火花的闪现,就像夜空的流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是现在我也开始认同作者的分析:人的思维模式其实也是有规律可寻的。我们的思维得到了宇宙所赐的珍贵礼物,思维方式相应地可以分为发散型思维、聚合型思维、分散型思维以及混沌型思维等类型。这四种运动的协同作用形成了宇宙的伟大创造力,而思维的这四种运动又形成了思维的神奇创造力。认识到了这些,我们不就可以试着掌控自己的创造能力了嘛?
作者的神奇就在于他自己不停顿的思考,在于他用文字把这种抽象的行为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在字里行间游弋,被作者带领飞过一个又一个更高的山峰。
合上书,我忍不住把自己的目光投向远方。天际,一片云彩聚了又散,时而像一只调皮的小狗,时而又像一个目光深邃的老人。这,也是这个宇宙中最平常而又最无法预期的创造吧!
来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