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双重空间的探讨——《经济学与经济新闻报道》读后感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双重空间的探讨——《经济学与经济新闻报道》读后感
作者: 蔡开松
2007-10-17 09:31:58 来源: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我们现在生活在信息无处不在的社会中,许多人把这个与传统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完全不同的时代称之为信息时代。但是无论如何,经济作为社会发展的强大的内驱力,是不会因此而改变的。经济学是现时代的显学,经济新闻也是现时代新闻类别中最热闹的分支之一。侧身坊间,有关经济学、新闻报道的书也有数十本之多,但是这两者结合起来的著述几稀似无。拾而持读,则会进一步发现,这些书籍要么深涩难懂,味同嚼醋,要么平直浅嫩,寡然无趣。也常听到媒体同仁说,学新闻和学经济两个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新闻专业的学生有业务能力,但是缺乏专业知识,而经济类的学生又不懂新闻,而且所学知识过于学理化,工作不能很快上手。最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
刘笑盈
所著的《
经济学与经济新闻报道
》一书,将经济学、经济新闻理论和业务三者结合,是一本不错的经济新闻类图书,所以愿献刍荛之言。
该书的特点十分鲜明。最大特点就是综合。该书是经济学原理、经济新闻理论和新闻报道实践三者结合的产物,这是我们极少看到的。首先,该书是关于经济学原理的完整介绍,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到国际经济学,都有详述。其次,该书又介绍了关于经济新闻的一些基本概念,例如经济新闻的定义、发展历程、主要报道范围、经济新闻分类、作用和功能、编辑与策划、报道方式、采写原则和对经济新闻人材的素质要求等等,基本上涵盖了经济新闻的所有领域。最后,该书还选择了40多则报道实例放在书中,并进行点评。这样一种三结合的编写体例,笔者还是第一次见到。
把经济学原理、经济新闻和报道实例结合在一起,需要作者有很大的勇气和知识储备,其中任何一项能讲述清楚都不容易,弄得不好,还可能会出现两张皮的现象,这或许是坊间迟迟未见这类图书的一种解释罢。所幸的是,该书将这三者结合得恰到好处,合璧如绘。特别是原理介绍之后即附报道实例,40多个实例都较贴切;实例之后即用前述原理所做简要点评,使读者在加深对原理的理解的同时,还知道如何在经济报道中运用,这种写作与编排方法非常实用,便于学习与掌握。
以前关于经济学的著作中,很少与经济报道相结合,而关于经济新闻的著作中也基本不谈经济学,这或许与作者的知识结构有关。当然,对两者的结合也是学术界近来才比较关注的事情,国外这方面的尝试也是新近才有的。例如,在曼昆所著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就有个别的经济报道实例。最近引进我国的美国学者彼得·肯尼迪的《新闻中的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精要》一书(高传胜等译,中信出版社2005年)也有类似的尝试。一是因为过于深涩,二是仅仅局限于宏观经济学,该书对读者的帮助也很有限。而刘笑盈老师的这本书,是国内的首次尝试。这得益于作者即教过经济学,也教过新闻学,而且还与作者曾经商海的经历有关。正如作者该书的“前言”中所说:“在本书中,朴素的理论联系实际是其主要的特征,也就是说在简要介绍经济学原理的同时,配合以著名媒体对相关的经济现象的报道和点评,以便经济新闻的从业人员更好地理解这些原理,改进报道的方式,提高报道的水平。”持读全书,笔者认为这一目的一定可以达到。
除了上述特点之外,该书还有以下优点。
首先,在完整性的基础上做到简明扼要。该书对经济学原理和经济新闻报道的论述力图简洁明了,对种种复杂现象抓住本质,并以简约的文笔进行分析介绍,从而使读者在有限的篇幅内得到较大的信息量和思考余地。当然,对复杂的理论问题要做到简洁明了并非易事,正如作者所言,采用爱因斯坦的剃刀是一种很好的方法。3在书中,我们似乎看到了这把剃刀的作用。例如作者把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归结为资源配置,认为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单个经济人在市场条件下的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整体中通过调控的资源配置,而国际经济学是资源在国家之间的配置,这就抓住了核心,很好理解。又比如,作者把微观经济学概括为五大理论,核心是供求关系理论,也使人一目了然。再比如,作者对经济报道实例所做的点评,简明扼要又使人豁然开朗。
其次,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注重实用性。在这一方面最大的体现,就是经济报道实例的选择和点评。该书所选择的案例,有电视、网络和平面媒体,有消息、访谈、深度报道和评论,但是最突出的特点是案例都比较新,而且结合中国经济的实际。点评也是结合实际有感而发,决不空洞。
第三,在宏观论述中注重历史性、前沿性和学术性。该书力图把当代种种复杂的经济学和经济报道现象作为动态概念而进行历史性把握。从回顾其渊源开始,侧重在发展变化上论述。我们在许多方面都可以看到作者的这种努力。另外,作者还比较注意学术界的新动态,例如在国际经济中对克鲁格曼的“三难选择”理论的评介,对经济全球化的分析,都显示了作者的理论功力。
第四,寓学术性于可读性之中。经济学原理并非总是抽象和枯燥乏味的,学术著作也不必故作高深。在该书中,作者采用了新鲜平实的文风,生动活泼的实例说明理论问题,从而达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例如,作者在谈到微观经济中消费者行为理论时,用“朝三暮四”的成语来说明猴子的消费心理;在厂商理论中用“三个和尚没水吃”说明生产要素的配置,又用和尚们办了矿泉水公司来说明大企业病,读来使人忍俊不禁,而且加深了理解。
最后,该书特别重视经济新闻的国际性传播。该书的第五章“全球传播:国际新闻中的经济报道”是该书作者的独到之处。今天,中国日益走向世界,中国经济已经不再仅仅是“中国人的经济”了,中国媒体也需要走向世界,在此种语境下回过头来看,这一章的研究就特别必要了。
当然,该书并非没有瑕疵。例如经济新闻理论的介绍就过于简单,而且与经济学的结合可以做得更好。又如,选择的一些报道案例有些过长,而且所选案例基本上是来自国内媒体,缺少对国际著名媒体文章的关注,这些都是可以改进的。但这毕竟只是小小的瑕疵。
该书是作者在学术领域的一个新探讨,新收获,开辟了一个新领域,无论是作为一本学术著作来阅读,还是作为一本教材来使用,都是很好的选择,值得一荐。
来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