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北京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文化力》 - 专家推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专家推荐
北京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文化力》
2007-10-23 17:01:47 来源: 北京大学出版社冉孟灵供稿2007.10.23
绪论
文化力是软实力的核心
(一)
人类的命运和生存,是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
当今人类世界的文化张力发生着剧烈的震荡,原因在于现代人类文明的失衡。人类社会在拥有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物质能量的同时,却忽视了具有先导作用的文化力和精神智慧。世界闪烁着科技文明的光辉,而道德信仰的灯塔却显得黯淡。这种失衡现象,似乎令人有一种物质的巨人裹挟着精神的侏儒茫然前行之感。
我们应该清醒、理智地注意这个时代的病症了。我们还能再漠视人们的心灵中所不能缺少的文化力、精神力的孱弱匮乏吗?
不能!人类需要精神的升华,需要文化力把我们的精神从物质的、金钱的种种羁绊中解放出来。
我们思考文化力,实则是人的生命整体对人类进化环境的渴望,是人类寻求真正和谐、有序、乐观、健康生存下去的必然选择。
发掘文化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二)
软实力的提出,是发掘文化力的前奏。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2004年出版的《软实力——国际政治的制胜之道》一书中,首先提出软实力的概念,对软实力理论做了较为完整的阐述。按照约瑟夫·奈教授的观点,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的决策和行动的能力,其力量源泉是基于该国在国际社会的文化认同感而产生的亲和力、吸引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硬实力(经济、军事)通常依靠“施压”迫使他国非自愿接受,是直接的、即时的、集中的、显性的;软实力则通常依靠“吸引”得到他国自愿认同,是间接的、历时的、弥散的、隐性的。
软实力这一概念是相对于硬实力而提出的。虽然它有着强烈的国际竞争的现实背景,但文化着眼点仍然富有时代感与前瞻性。约瑟夫·奈教授已经看出了人类世界在当代的病症,呼吁把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失衡的重心,从物质实力转移到精神力上来。因此,对软实力问题的重视与研究,就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重大课题。
目前,人们对软实力的内涵、外延的研究与把握,对软实力的核心问题等的研究与把握还不尽一致,各种观点尚在争鸣探讨之中。我认为,文化力是软实力的核心。
文化蕴涵着巨大的力。这种“力”并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因而,人们更形象地将文化之力称之为“软实力”。从本质上说,物理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而文化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身的。文化力这种软实力,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认识、所重视。
能够称得起“核心”,就必须有两个标准,一是在软实力范畴,文化具有主导性;二是在硬实力范畴,文化具有先导性。“二导”缺一不可,并相辅相成。
(三)
为什么说文化力是软实力的核心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不同维度来考证和辨析。
文化是文明基石文化是一所无形的学校,它凭借文化力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引领,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它把时代的灵魂、未来的光明送进人类心灵的深处。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文化是人类的灵魂,文化是人类的第二个太阳。正是文化使人类走上了文明的大道,使人类脱离了一般动物界。哪里有文化哪里就有文明的足迹,哪里没有文化哪里就弥漫着荒蛮。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文化力的积极引领,没有精神世界的极大富足,没有文化创造力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即使具有相当的物质科技硬实力,也不可能长期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文化创造核心价值观文化力能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高唱生命的进行曲,绽放道德的光辉。文化是引导社会进步的罗盘,是张扬真善美的旗帜。我们创造先进的文化力,就是要创造并确立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软实力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价值观问题。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信念、共同的道德目标、共同的是非观念、共同的文明准则等等,构成了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种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形成、传承等,都需要文化力的创造、文化力的蓄养、文化力的环境。
我们现在提出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理念和主张,就是中华民族在优秀的传统文化基础上,结合世界文化发展潮流进行的文化力再创造的结果,就是对当代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的追求。文化力作为软实力的核心,比物质科技硬实力更具有人性本质的力量,它同物质力一样,是人们生产生活须臾不可离开的。
文化是灵魂,经济是血肉,把文化力注入到经济变革发展中去,必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文化先导力是当今未被普遍认识的精神动力。文化先导力这一理念一旦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和掌握,那将给经济的腾飞添上一个新的翅膀。
文化凝聚民族精神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力是文化活动的引擎,它把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活动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凝聚成永恒的民族精神。
尽管中华民族在辉煌中曾有过风雨坎坷,但总有一种信念和力量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拼搏进取。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源源传承,正是基于这种文化力的支撑。
我们知道,地球以及地球上的物质是没有任何重量的。由于地球的磁场产生的“磁力”,而使得地球上的物质产生了“重量”,因而也就产生了“重力”和“吸引力”。一定的文化力对于一个民族的生产、生活、社会活动,恰如地球的磁场之于地球上的物质,人们在共同的文化活动中既创造着文化力又被文化力影响着、制约着。文化力是文化活动肌体的磁场。人的一切文化活动都离不开文化的牵引。 因而,文化力是凝聚民族精神的一条特殊的精神纽带,是民族间的“心灵之桥”和“精神家园”。
文化创造和谐社会健全的社会需要健全的人性协调发展。文化力的和谐作用是通过文化的精神力来调节和指导人性全面发展的一种平衡力量,是社会和谐进步、民主自由的强有力保障。
文化是社会肌体健康的基因。没有先进文化力贯注和支撑着的政治,会产生强权专制或懦弱腐败,会产生迷信与盲从,甚至是冷漠、无情和残酷。没有文化力对于经济的推动,经济也难以维系持久的繁荣与稳定的发展。文化力推动着政治、经济协调进步,共奏凯歌。
文化力的精神生产活动,也像物质文化生产活动一样,有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有着文化力的精神生产和消费“两大部类”之间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文化力的和谐不是片面地发展人性中的有限文化需求,它要把人性全面健康发展所需的养分发掘出来并给以满足。文化力的和谐作用,不单单满足着人们已经意识到的任何一种文化的需要,它还会提醒人们,何种文化需要是虚伪的,是应该弃绝的。它启迪人们用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来客观欣赏、吸纳和批判现实的各种文化现象。这并非像时下一些人所认为的那样,只要是多数人所喜欢的文化,有市场,就不顾一切、无限制地生产和满足。
先进文化力指引下的文化和谐生产,能较好地防止和克服自然科技物质文化生产所带来的某些片面性和异化性,以促使文化机体的健康发展。
文化促进科学发展文化力的生产是区别于物质科技硬实力生产的一种人类自身生产。它是以人为核心目的,以发掘人的潜能、满足人性需要为最高原则。马克思说:“劳动……只要它的目的仅仅是增加财富,那么它就是有害的、罪孽的。”这就从侧面告诉我们,文化力不同于物质硬实力生产所特有的内涵。文化力中包含着人的内在尺度和精神理想,蕴涵着人类向善求美的崇高情怀,洋溢着人性、人文、人生的快乐。
物质科技硬实力相对于文化力生产来说,两者是一棵常青树上结出的两个果实。但无论物质科技硬实力如何发达,无论科技之花如何美丽芳香,人类文化最高理想的王冠,最终是由文化力来佩戴的。
文化力与物质科技硬实力,相互作用,相互依靠,难以分离。两者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风鹏并举,协同前进。
据权威部门统计,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为40岁,欧美企业平均寿命为12.5岁,日本企业平均寿命为30岁,中国企业平均寿命为3.5岁,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岁。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的企业过分注重硬实力——投资多少、厂房设备、人员数量、经济规模等,而忽略了软实力——发展战略、企业精神、制度建设、社会信誉、品牌影响力、领导者素质等文化力的精神层面的构建。
文化引导公平竞争全球化时代是文化竞争的时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文化竞争力的作用日渐突出。在实力的较量中,实力定位和实力移位是不可避免的。竞争实力决定着全局事业的兴衰成败。
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从这里我们应当注意到,竞争离不开硬实力的打拼,离不开软实力的吸引,更离不开文化力的支持。硬实力可以看作是物对物的比拼,软实力可以看作是人对人的较量。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从硬件竞争上升到软件的竞争。换言之,企业竞争已经从硬实力的竞争上升到软实力的竞争,由有形产品竞争转向品牌竞争、服务竞争。品牌竞争和服务的竞争力,是由企业的软实力决定的。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软实力,并以此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中国企业实现科学发展和财富增长的动力源。因此,要有效提升企业的文化竞争力,使企业管理具有执行力,企业精神具有凝聚力,制度建设具有约束力,团队具有创造力,在行业乃至社会具有影响力,为中国经济运行增添生命力。
竞争需要提升软实力,而软实力中的“实力”则主要来源于文化力。如果说,物理上的“力”都是由“能”转化而来的,那么,文化对于人类就有更多的蓄“能”功效,具有产生精神动力的功效。
文化满足精神需求文化作为全社会参与的整体性活动,追求社会整体的完善,追求所有人的人性和谐完美,这就需要有一个最高价值观念来规范、引导它的发展。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只有靠文化力的支撑和牵引,才能真正凝聚起来、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活跃起来。
人的文化活动总是需要有一个目标和方向的,没有文化力引导的文化活动,只能使社会秩序混乱,甚至使社会走向倒退。不重视对软实力及其核心文化力加以维护培育的文化活动,只能使人沦为物质科技硬实力的奴隶,被淹没在物欲横流的泥淖中而不能自拔。没有文化力作先导的社会,人们无论有多么丰富的物质享受,也必然是浅薄的生物躯壳。
认识思考文化力,运用好文化力,对于中华民族文化乃至人类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化力渗透于社会各个方面,可以说文化力的作用和功效是无边的、是无形的、是无限的、是无极的。文化力对于经济建设起着先导作用,对于思想建设起着感化作用,对于环境建设起着辐射作用,对于人才成长起着催化作用。总之,文化先导力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有着巨大的反哺作用。
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力的共同推动下,中华民族的文化一定能够实现新的跨越,从而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掌握国际竞争的主动权,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要大力提升文化力,解放文化力,发展文化力。
21世纪将是文化争雄的世纪,是文化力凸显的世纪,是形成“文化力是软实力的核心”共识的世纪,也是文化力与物质力相互交融推动社会蓬勃发展的新世纪。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冉孟灵供稿2007.10.23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