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把握住教学改革的支点——武汉大学出版社《创新改变命运》代序 - 编辑荐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编辑荐书
把握住教学改革的支点——武汉大学出版社《创新改变命运》代序
刘道玉
2008-01-11 14:06:45 来源: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4日
2200多年以前,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阿基米德(Archimedes,前287~前212年)在发明杠杆原理之后曾自豪地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这的确是一句至理名言,蕴含着深刻的科学、哲学和应用技术上的意义。
从物理学上来讲,借助支点的帮助撬动地球的喻义是不难理解的。从实质上说,这仅仅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意指以小的力量搬动巨大的物体,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四两拨千斤”的意思。
除了物理学以外,杠杆原理在经济社会或其他学科领域里是否也有效呢?这的确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的研究和深入的探讨。从狭义上说,所谓的支点是指支撑杠杆发挥作用时固定不动的一个点。从广义上说,支点可以理解为影响事物发挥作用的重点、要点、关键点或核心点。总之,利用支点做功的原理既是一种“效力原则”,又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无论什么人,也无论从事何种工作,只要掌握了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使工作获得成功,而且还能够获得最大的工作效益。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里的“状元”是指各个职业领域的佼佼者,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找到了事业和人生的支点。因此,只要我们遵循“效力原则”和利用杠杆做功的思维方法,并用心地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支点,那么每个人都是可以获得成功的。
20世纪80年代,武汉大学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一场教学改革是怎样兴起的呢?面对当时高等教育百废待兴的局面,教学改革 又应当从哪里抓起呢?当时,大多数的学校是抓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后勤社会化和大学校长负责制试点的改革,但我认为僵化的教学制度应当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于是我们就先后推出了一系列崭新的教学制度,如学分制、插班生制、自由转学制、双学位制、主辅修制、导师制(同时取消政治辅导员制度)、学术假制、贷学金制、第三学期制等。由于这些制度的实施,大学生们的兴趣得到了保护,他们的选择权受到了尊重,全校出现了民主自由的学习与研究的好风气。为什么我校那场教学改革能够获得成功呢?因为我们找到教学改革的支点——教学制度。抓住了支点,就搞活了全局。
虽然说这些新的教学制度都是在国内首先实行的,但它们大多借鉴了西方国家的经验,而并非是由我们发明的。但是,有一个新型的制度却是我们独创的,这就是插班生制度,它又似乎是这些教学制度中的一个支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项制度的实施,打破了“一次高考定终身”的升大学制度,打破了按部就班地学习与升级的制度,打破了单纯按照分数高低评判人才的制度。因此,当时这项制度实施以后,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像人们所形容的那样——“一石激起千重浪”。它给高考落第的学生指明了方向,给那些自学成才并希望进入大学学习的人带来希望,给那些普通大学的学生希望转入重点大学学习创造了机会。它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力量呢?因为它是教学制度改革中的支点,能够起到其他改革措施所起不到的作用。
去年11月5日晚上,我应邀给武汉大学学生做讲座,介绍我的自传写作的经过。在与学生对话时,有一个学生问道:“刘校长,您当年推出的插班生制度的确满足了许多人求学的愿望,而且也确实造就了一批杰出的人才。但是,随着大学的扩招,全国高等教育已经实现大众化了,现在再实行插班生制度还有什么意义呢?”我答道:“当年我创立插班生制度的目的不仅仅只是满足部分想上大学的人的愿望,最根本的目的是‘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动态分流,既要把校外自学成才的优秀青年和非重点大学的尖子人才引进来,同时又要把已经录取到本校的但不思进取和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分流出去,充分使用重点大学的优质资源,着力培养创造性的杰出人才’。”
现在看来,我当年的改革只进行了很少的一点试验,而另外更重要的改革措施还未来得及推出,我就被免职下台了。本来,我下一步的改革就要冲击培养人才上的禁区,即彻底抛弃不尊重学生志趣和选择权的教育制度,废除重点大学与非重点大学学生一考定终身的制度。我的设想是:通过竞争,允许非重点大学学生转入重点大学学习,同时重点大学要淘汰不堪培养的学生,重点大学之间也应当允许学生互相转学和插班学习。这样是否会乱套呢?应该是不会乱的,因为完全可以运用竞争机制和市场需求机制来制衡。如果采取这些措施,那么就必须允许学生通过竞争而流动,与此同时,也应当允许那些流动的学生到其他大学插班学习。
这就是插班生制度的现代意义。从这一点上来说,插班生制度依然是当今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支点。只要我们把握住了这个支点,就能够打破当前高等教育战线上的困局,按照人才成长的规律,让大批创造性的人才在民主自由的教学制度中茁壮成长。
武大插班生制度已走过了20年的路程,其间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有著名作家、将军、大学教授、学者、企业家和领导干部。明年是武汉大学首届插班生毕业20周年,部分毕业的校友建议编撰一本书,以反映当年插班生的学习和成长道路。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立即得到了广大的插班生校友们的热烈响应。于是,经协商选定《创新改变命运》作为书名,组成了编辑委员会,推举出了主编和副主编,发出了《〈创新改变命运〉征文通知》。广大的插班生校友们踊跃赐稿,在短短的半年之内,已收到了50多篇稿件计30余万字,而且都写得很生动,颇具思想性、故事性和可读性。我蒙大家的垂爱,担任此书的主编,借她出版之际,谨写了以上的文字,是为序。
来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4日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