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甲骨学大师董作宾---《走近甲骨学大师董作宾》上海大学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甲骨学大师董作宾---《走近甲骨学大师董作宾》上海大学出版社
位秀平
2008-02-27 15:30:46  来源: 上海大学出版社李旭供稿2007.2.20 
 
 提起甲骨文,就想起安阳殷墟。还想起一段网上传播很广的《等咱中国强大了》:

 “等咱中国强大了,全叫老外考中文四六级!文言文太简单,全用毛笔答题,这是便宜他们。惹急了一人一把刀一个龟壳,刻甲骨文!论文题目就叫:论三个代表!到了考听力的时候全用周杰伦的歌,《双截棍》听两遍,《菊花台》只能听一遍。告诉他们这是中国人说话最正常的语速!阅读理解全是政府工作报告,口试要求唱京剧,实验就考包粽子。考死他们。

 一笑之余,不能不说这真是太有创意了。也由此可见甲骨文是世上最难懂的文字之一。河南大学六号楼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挂有董作宾大师的大幅照片。读研三年常去那里上课,导师对董作宾在民俗与甲骨学等方面的成就非常推崇,我的同窗好友的毕业论文写的就是《董作宾与早期中国民俗学》。然而,民俗的范围很广,我终究没有去读董作宾的著作,再者,毕竟甲骨学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学问。

 拿到《走近甲骨学大师董作宾》这本书,一看封面,就感觉很亲切。封面上董作宾的照片像极了我的父亲。董作宾先生是我国甲骨学和考古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我父亲自不能与董先生相比,但他们肯定有更多的相似之处,我想。于是情不自禁地细细看下去。果然,他出身寒微,“深知稼穑艰难与生活的困苦,逐步养成了为人忠厚与勤劳刻苦的性格。”他有着坚韧执著,刻苦自励的精神,等等,我的父亲与之非常相近。

 他是一代甲骨学大师,闻名中外。

 董作宾先生(1895~1963),河南南阳人。他早期的安阳殷墟调查之行,促成了历时十年之久的十五次大规模的殷墟科学发掘工作,这一世界考古学史上的创举,结束了甲骨文的“盗掘时期”,开始了有组织、有计划的甲骨文“科学发掘时期”。这是田野科学考古新纪元,开辟了中国史学研究的新天地。他对甲骨学进行了发凡启例,创通阃奥的开创性研究。他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是甲骨学史上划时代的名著,把甲骨学研究从“草创时期”推向了“发展时期”的全新阶段。

 董作宾被学术界列入“甲骨四堂”。“堂、堂、堂、堂,郭董罗王”(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脍炙学界。他知识渊博,涉猎广泛,被评价为“是民俗学家、文字学家、文学家、史学家、艺术家、考古学家、甲骨学家,也是年历学家”;他著作等身,专著十余种,论文二百多篇,出版有《董作宾全集》(十二册);他还培养了不少大师级的人才。他也热衷致力于甲骨书法的弘扬,对求字者来者不拒,有求必应,他的甲骨书法造诣高深,坊间时有仿写董氏书法牟利者。

 著名甲骨学者王宇信盛誉他:他对甲骨学研究所作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成为甲骨学研究“发展时期”的奠基者和“深入发展时期”的总设计师。

 他更是一个孝子,一个负责的好男人,一个好父亲。

 董作宾六十九年的生命历程中,娶妻两位。前妻钱氏,是其遵从父母之命于十一周岁时娶的童养媳,畸形的封建婚姻维持到了董母谢世之后,长达近三十个春秋,生有二男三女。因感情不合,于1934年协议离婚。第二个妻子熊海萍,是董作宾的长女的同学好友,1935年董与其结婚时年四十周岁,至董辞世,两人也是近三十年的共同生活,生有三子二女。董作宾后半生最为艰辛,但佳偶相伴,幸福美满,极具丰富色彩,是董作宾一生的一大幸事。

 董作宾从来不在人前忌讳他的十个子女,反而常常引以为荣。董作宾在香港大学讲学,有一位画家朋友赠送给他一幅画,上面画着七只小鸡。董作宾看完后即刻送还,并要画家朋友再加上三只小鸡。大家都不明原因,那岂不破坏了完整画面?但董作宾坚持说:“没关系,只要够十只小鸡就可以。”他告诉朋友们,“我有十个小孩”。这件事董作宾常常在讲台上或聚会时讲给学生们和同事们听,毫不掩饰每个子女在他心中的份量。也可以看出他与家庭和子女的浓厚感情。

 他成就于长期的学术积累与准备。

 他的中晚年期间,饱经战乱,流离迁徙,但他始终在甲骨学研究上孜孜以求,正是长期的研究积累和学术准备,使他的研究产生了“质”的飞跃。恶劣的政治与社会环境逼迫他不能做自己的纯学术的研究工作,把精力浪费在很多不相干的地方,研究都是忙中偷闲做的。他在台湾家徒四壁,肩负八口之家的生活,到台湾大学、香港大学等地教书都是为了生计。但无论物质生活多么艰苦,无论是策划和主持安阳殷墟发掘,还是在西南联大代理历史语言所所长,还是到台湾后的繁重的教书工作,他始终“白天工作,夜晚干活”,白天的工作是公务与应酬,夜晚才是自己醉心的研究工作时间。

 他的好友这样评价他:“能够像董先生这样寻问题寻得紧,抓题目抓得扼要,并想办法解决他所抓得问题的人并不多见。所以,他不但是能找问题的人,他也是能想出种种聪明的方法以解决问题的人。”

 他没有留过学却留洋教学。他远赴美国讲学,到韩日进行学术交流活动,而且被汉城大学研究院授予文学博士。他读过私塾,做过生意,当过旁听生,他之所以事业有成,全靠奋发自励,刻苦钻研,最终名重中外,成为研究院终生院士,最高学术奖获得者。

 他在安阳和西南联大的工作情形还在脑际萦绕,他那盏“高级”的煤油灯还亮在我的心里,他撰的甲骨文《吊祭傅斯年文》还在眼前晃动,他的“十只小鸡”还在我的想象之中,他的人格魅力还在深深地感染我,总觉得他像父亲一样以行动给我教诲。常言说“书到用时方恨少”,终于补上了有关董作宾在甲骨学、民俗、历史等等研究上的一课,填补了读书时的空白,少了一分遗憾。至少要想想“等咱中国强大了,中国的文化与学术应该是……”

 与朋友谈起最近读了一本有关甲骨文的书,看对方是大吃一惊,说:“我的大姐,你何时对甲骨文有了兴趣?我对你只有崇拜!”我说:“你可以不懂甲骨文,但你不能不知道董作宾,就像你可以不懂鲁迅,但你不能不知道鲁迅一样;你可以不懂董作宾,但你不能不懂一个父亲的心,就像你不能不懂你自己的父亲的心一样。”听了我的话,他说:“看来,我也要读一读这本书了。”

 顺便介绍一下,《走近甲骨学大师董作宾》由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年底出版,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殷墟丛书”之一种,由知名图书策划人李旭(豫人)策划并担任责任编辑。书中所录董作宾的《平庐影谱》图文并茂地把自己的人生直观地充分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披露的很多照片,大部分是董作宾自己所拍摄,弥足珍贵。董作宾的儿子董敏编选了书中部分内容。书中的《董作宾传略》是作者张坚根据多年实地调研,多次走访董作宾生长、学习、工作过的地方,与董氏家人和后代密切地联系,得到众多支持的硕果,真实可靠。

 (《走近甲骨学大师董作宾》,董敏编选、张坚作传,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版,责任编辑:李旭,书号ISBN 978-7-81118-215-6,定价:39。00元)

 来源:上海大学出版社李旭供稿2007.2.20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