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文化学视野下的古代小说演讲——评王平教授的《古典小说与古代文化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文化学视野下的古代小说演讲——评王平教授的《古典小说与古代文化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同胜
2008-03-24 15:44:25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24 
 
 《古典小说与古代文化讲演录》(以下简称《讲演录》)是王平教授以其专著《中国古代小说文化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为基本教材,十几年来给山东大学本科生、研究生讲授古代小说与古代文化课程的整理稿,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8年1月出版发行。《讲演录》力求从文化学的视角观照中国古代小说,系统而全面地揭示出古典小说与古代文化的关系,既具有一定的学术性,也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通俗性。

 《讲演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研究视角独特。该书运用文化学的方法对唐人传奇、宋元话本、明代四大奇书、清人小说等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深刻全面地揭示出了其中所蕴藏的文化底蕴。

 该书的内容,正如卷首简介所说,“由九讲组成。绪论就文化的基本问题、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特征、古代小说与文化的关系等问题作了说明。第一讲至第四讲分别探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文化心理特征、文化转型与古代小说的嬗变、文化诸范畴对古代小说的影响等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第五讲至第九讲运用文化学的方法,对唐宋元明清不同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品进行了分析论述。”全书紧扣文化研究的视角,涉及到文化心理、文化转型、文化范畴等方方面面,密切结合古代小说的实际,深入细致地进行了文化考古,对文化学理论多有发展和创获。不仅如此,该书还以解剖麻雀的个案研究方法,对中国小说史中的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品进行了文化学视角的具体分析、研讨,这不仅是研究角度的转换,也为人们揭示了小说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的底蕴;同时,人们通过对民族文化底蕴的认知,又加深了对古代小说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撰述结构逻辑严谨。全书对中国古代小说的文化学研究既有宏观的把握,又有微观的具体剖析。《讲演录》从绪论到第四讲是在文化学视野下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宏观上和整体上的论述,深刻地解析了古代小说与古代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逻辑上井然有序、绵密如扣,内容上立体全面、周密紧凑。这样一来,就可以让读者(听众)对中国古代小说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全面的了解。该书从第五讲到第九讲针对古代小说中的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了个案研究,避免了大而空的泛泛之论,从而对具体作品的剖析就更加细致入微、深刻周详了。“既可以引导读者加深对古代小说发展规律和小说作品文化内涵的认识,又为古代小说经典的解读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范式。”(《讲演录》内容简介)

 第三,论述史论结合。正如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著名学者邓绍基先生所指出的,“这部著作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说史研究论著,但实际上有小说史著作的性质。”(《中国古代小说文化研究·序》)举例来说吧,该书第一讲“古代小说的文化心理特征”就是按照“史”的发展线索,从“远古神话”到“汉魏六朝小说”,再到“唐代小说”,以迄于“明清小说”,从文化心理特征这个角度对文学史上的历代小说进行了深入的研讨。该书第五讲至第九讲的个案研究基本上也是按照“史”的发展脉络进行论述的,如从唐宋元小说到明清小说的文化分析和考察就是如此。该书并不是中国小说史的“述而不作”、平铺直叙,而是在文化学视角下对中国古代小说的解剖和辨析。它不仅有小说“史”的叙述,更有对小说作品的文化学诠释和在这一视角下的斩获。

 第四,讲演话语暖色。该书因为是讲演录,因而在语言风格上完全是讲坛话语,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于平实简易的表达中寓有专业研究的内涵,使人有亲耳所闻、如坐春风的感觉。学术专著一般是以严肃、冷峻的面孔出现,学术的专业化成果往往因为深奥难解、语言晦涩而只能为少数人所阅读和理解。《讲演录》则不同,它肩负着普及化和通俗化的使命,在语言上是口语的、通俗的。这一本《讲演录》较好地解决了学术专著和学术普及二者之间存在的张力,前沿性、创新性的学术成果通过平实而又准确的话语表达出来,使读者(听众)于会心的愉悦中获得了知识和真理。

 另外,该书还附录了王平教授的治学方法,从中可以看到王平教授对于学术的研究总是与时俱进,对方法的创新总是孜孜以求,对学问的关注总是有着现实情结。从王平教授的学术著述还可以看出,王平教授一方面注重占有扎实可靠的文献资料,另一方面对于文学新理论、新方法、新视角有着学术敏感、透彻领悟和创新运用,更为重要的是对古代文学在当代文化建设的价值和意义始终给予密切关注。王平先生借鉴心理学、文化学、叙事学、传播学和诠释学等理论,紧密联系中国古代文学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理论创新,从义理的角度对古代文学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从当代意识的视野下对古代文学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作出自己的阐述,这一点尤其值得学习和发扬。

 总之,《讲演录》对于揭示中国古代小说独特的民族思想内容和民族艺术形式及其内在规律,对于掌握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消长变化的发展轨迹以及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影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书作为一种研究范式,为深入认识和探析古代小说的文化内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途径。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24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