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昭昭之明 赫赫之功——评《儒家学习思想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昭昭之明 赫赫之功——评《儒家学习思想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周尧
2008-04-17 10:08:32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4-14
二千年前,孔子有语:“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如今,他老人家漂洋过海,受世人顶礼膜拜,孔子学院在世界范围内遍地开花。儒家思想以它宏大、精辟而深沉地内涵滥觞并根植于中国文化广袤的大地,在文、行、忠、信、道、德、仁、艺等方面都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造诣,在学习方面的思想更是让人受益匪浅。由
刘韶军
撰写的《
儒家学习思想研究
》一书,开研究古代学习思想的先河。本书作为首部专门研究儒家学习思想的著作,旁征博引,文献详实,重点研究了孔子学习思想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效用问题,又对荀子、王符、张载、程颢、颜元等人及其著作中的学习思想进入深入分析,理出了儒家学习思想的历史发展线索,在理论上是一个集大成的突破,填补了中国古代学习思想研究领域的空白,是一部极具科研阅读价值的力作。该书突出特色有如下三点:
第一,体例精当,结构清晰,内容详实。全书分上中下三篇总共十三章。第一篇是以孔子为主体详述了儒家学习思想的肇端,字字玑珠,令人耳目一新,第二篇探讨了儒家学习思想的发展,即在孔子学习思想的基础上,荀子、《学记》、《大学》、《中庸》、王符各自的学习思想,第三篇以朱熹的《追思录》、张载、“二程”、及颜元为代表,讲述了儒家学习思想在历史发展中的衍变和回归。各篇之间详略得当,逐层推进,各个章节言简意赅,各司其责,疏而不漏,有利于读者对该书整体上有较清晰地把握。
第二,该书博采众收,引经据典,浩瀚文献,精简扼要。书中对儒家许多名言策句都有独特的阐释,在对儒家学习思想的细节和深层意蕴的深入浅出的解构中,内容编排得当,博雅而不失质朴,深邃而不失玄奥,精要而不浮华。
第三,该书本着科学的理念,充满批判性的思辨色彩,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启发性。正如作者在书中指出,儒家学习思想的根本特色,不是只对知识的学习,而是把学习视为贯彻整个人生的生命升华过程。学习不是一个单纯的教育问题,更是教人如何做人的问题,而这恰恰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灿烂辉煌的根本特性。该书从一个新的角度,为读者挖掘了儒家思想的文化价值。无论是孔子学习思想的改善人性,增进智慧,从“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到“人能弘道”,还是荀子提倡的专一持久,积善成德,抑或《学记》中的为师为长与为君,哪怕《中庸》中的至诚求诚,再到程颐的不期功利,程颢推崇的理想与志气,在说教中却给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感觉,让读者在书本的漫步徜徉中得到身与心的震撼和共鸣。
该书立论精辟,其思想体系对后来学者必有所启发,以刘韶军先生的话作总结:“这本书并不能把有关儒家学习思想的所有问题都讲到,都讲清楚,许多人物的思想没有触及,可以说它还不是很完备,但它作为一个开端,却是很有意义的。研究了儒家的学习思想后,下一步任务是把道家、佛家的学习思想全面研究,以助我们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相信把古代学习思想的研究坚持下去,必能得到有价值的成果。”
【书名】
儒家学习思想研究
(第二版)
【作者】
刘韶军
【责任编辑】王晓华
【开本】32开
【类别】大众图书
【出版时间】2008-1
【定价】22.00(元)
【字数】300千字
【版次】2-1
【内容简介】
本书是第一部专门研究儒家学习思想的著作,重点研究了孔子学习思想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效用问题,又对荀子、《学记》、《大学》、《中庸》、王符、《近思录》、张载、程颐、程颢、颜元等人及著作中的学习思想进行了深入分析,理出了儒家学习思想的历史发展线索。作者认为,儒家学习思想的根本特色,不是只对客观知识的学习,而是把学习视为贯彻整个人生的生命升华过程,因此能够吸引和激励历代知识分子把治学看作至高无上的事业,从一个新的角度揭示了儒家思想的文化价值。本书注重分析儒家学习思想的细节与深层意涵,对许多儒家名言的阐释都有独到之处,可使读者从中看到儒家思想的精彩与生动,有很强的可读性。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4-14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