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脑与心智》(导读节选)浙江大学出版社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脑与心智》(导读节选)浙江大学出版社
何洁、陶冶
2008-04-24 14:30:57 来源: 浙大出版社北京出版中心李嘉慧供稿 2008.4.23
唐孝威
先生作为多年从事国防科学技术和物理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他研究生涯的第三次飞跃是跨入脑科学和生物医学领域。当问及这个转变时,他说:“自然科学需要研究简单性,也需要研究复杂性。原子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研究物质的简单方面,追求最简单的结构。而生物学、医学则着重研究复杂性。脑是自然界最复杂的物质,是人类必须要研究的问题。本来简单性和复杂性就是要结合起来研究的。”脑科学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但唐先生最关心的是意识问题。
自然科学中有四个方面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吸引着科学家们进行实验和理论的探索。它们分别是:宇宙演化、物质结构、生命起源和智能本质。提到智能本质就不能避免意识问题。意识领域存在许多未解之谜,一直是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历代哲学家提出了许多关于意识的学说,很大程度上剖析了存在与感知的关系。
就意识研究在心理学中的发展来看,在心理学发展早期,意识曾是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一些心理学家旨在探索构成心理和意识内容的元素,以及把各元素组合为意识内容的基本规则。20世纪初,由于行为主义强调心理研究的客观性,以外部可观察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把意识完全排除在心理学研究范围以外。直到20世纪中叶,认知心理学兴起,重新研究人的内部心理过程,才恢复了意识研究在心理学中的地位。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理论的发展,意识研究逐步进入了自然科学的研究范畴,并于近十年掀起了热潮。西方心理学界将其称为意识研究的“文艺复兴”运动。意识研究尤以在认知神经科学中的发展为代表。20世纪60年代是意识研究的“第一个十年”,在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对裂脑病人的研究。70年代是意识研究的“第二个十年”,其中模块概念的产生和解释器(interpreter)模型的出现是这一阶段的主要成果,而且对脑半球功能和两个意识系统的简单化的观点也提出了质疑,意识研究重点已由对不同种类亚意识问题的研究代替了对意识性质问题的探讨。20世纪80年代是意识研究的“第三个十年”,重点是对脑皮层机能一侧化和无意识加工活动的研究,盲视现象成为这一时期研究的焦点。90年代是意识研究的“第四个十年”,属于意识研究的“进化思想的形成时期”。进入新千年以来,许多学者更是把意识问题与21世纪的科学技术联系起来,强调意识是理解心理学的核心问题。如今,意识成为了物理科学、化学科学、生物科学、神经科学、信息科学、心理科学、认知科学各个学科交叉的研究前沿,并从中诞生了“意识科学”。一场对意识联合攻关的运动正在兴起。
谈到意识,我们首先就要了解何谓意识。尽管当前对意识的理解不尽相同,但目前在心理学界出现了不少比较一致的看法,其中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观点最有代表性。认知心理学者认为,意识涉及知觉、注意、记忆、表征、思维、语言等高级认知过程,其核心是“觉知”(awareness),觉知性是意识的最基本的特征。认知神经科学家从意识觉察、更高级的功能和意识状态三个方面讨论了意识的概念。
对于意识的本质问题,西方心理学界存在着“状态说”、“功能说”、“突现说”和“意识统一场”四种理论解释。
“意识状态说”认为意识是一种知觉状态,包括对自身状态和对周围环境的理解水平,具体可分为清醒、睡眠、警觉、无意识、催眠等不同状态。目前的重点是通过认知实验的方法,研究意识与无意识状态之间量和质的区别。
“意识功能说”把意识视为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机能,自我体验的心智活动,是心理活动的最高级形式。在方法上主要通过认知神经科学的影像学方法探讨意识的神经生理基础及科学证据,诸如意识在脑中的功能定位描述、意识知觉的神经递质研究、意识受损的神经病理学等问题。
“意识突现说”强调人的意识、心理活动依赖于复杂的大脑,但不能还原为大脑活动本身。意识现象是大脑生理活动基础上的一种突现的属性,即高层次的整体属性对低层次的因果作用关系。人类的心灵意识在自然界的出现是一种在性质上全新的现象,必须用比生物学描述更高级的层次来解释Baars的“意识统一场说”也称“意识剧院模型”。这一理论假设人的意识活动需要一个中央工作空间,大脑就像同时有许多角色在演出的剧场,共有四种脑结构空间维度与四类脑功能模块系统同时投射在时间轴上,形成一种超立体的空间、时间活动维度。从认知心理学的视角来看,与意识活动关系十分密切的工作记忆就像剧场内的舞台,注意则类似聚光灯,意识体验的内容是舞台上的表演活动者,只有意识的焦点内容才能保留下来,其他的活动则处于阴影中。无意识活动有点像观众一样,幕后的背景操作塑造了台上的事件,而“自我”承担着导演的角色。这一模型比较准确地阐述了意识、无意识、注意、工作记忆和自我意识等相互联系及区别,得到了许多神经生物学证据的支持,为人们理解许多纠缠不清的概念提供了很好的框架。当代意识实验心理学的许多研究结果都可以基于这一模型得到理解。
书名:
脑与心智(订购)
作者:
唐孝威
等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书号:ISBN978-7-308-05664-9
定价:34元
开本:16开(150*230)
出版日期:2008年1月
来源:浙大出版社北京出版中心李嘉慧供稿 2008.4.23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