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消费者的审美与情感需求——《产品设计及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消费者的审美与情感需求——《产品设计及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刘美华
2008-06-06 09:20:40  来源: 北京大学出版社网站 
 
 现代产品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生活和使用的基本需要,更要满足其深层次的心理需求。这种需求包括不同的审美意识所表现出的所有审美需求以及不同地位、不同层次的人所表现出的自我实现的需求等。心理需求主要是满足人们精神、情绪及感知上的需求,它是在满足人们生理的基本需求基础上的更高一层的需求。如对某一产品而言,可以使用, 可以完成需要做的工作,这就满足了基本生理需求。如果该产品不仅能用,而且好用,使人感到极大地舒适和方便,同时又美观、漂亮、豪华,能体现使用者的文化修养、社会地位和层次,那么,它又满足了人的心理需求。人的心理需求随着社会文化、国家经济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向着内容更广泛、层次更高级的方向发展。因此,人的心理需求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

 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逐渐提高、深化和上升,人类的设计也随着自身认识的提高走向更高的境界,人类社会对理想化、艺术化的造物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懈追求,由不自觉走向自觉,由追求物质需要为主,到两者兼顾并以追求精神享受为主。这一切给产品设计带来了新的设计要求,设计师必须充分注重人们的精神需求,通过富有隐喻意味和审美情趣的形态使设计作品中赋予更多情感的元素,以迎合现代人追求时尚、自由、洒脱、愉悦的心理,让使用者怦然心动。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产品能充分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在众多同类产品中迅速脱颖而出。

 今天,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考虑消费者对产品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情感需求。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也使社会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作为个体的人的独立性越来越强,人们越来越感到人情的疏远,物质上的富足使人们更加注重自我的情感需求。人们不仅需要丰富多彩的物质享受,而且需要温馨体贴的精神抚慰,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信息化时代。工作变得更加繁忙和紧张,人们渴望与之相伴的办公和家居用品更具有人情味,能缓解身心的疲惫和放松自己,现代主义的高度理性、冷漠、单调、刻板的风格让人们感到厌倦,情感表达同质化,表现方式模式化,使生活显得枯燥乏味。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将人们的思想带入了崭新的领域,它充分重视人的情感需求和自我意识,调动了人们生活的激情,宽容、开放和多变性成为当今时代设计观念的主旋律。设计师用创新的外形、大胆的色彩、适宜的材料来激发人们对产品的各种联想,使其更符合使用者的感性需求,像仿生造型、卡通造型、几何化造型都可以运用到产品中来,注重整体与细部的有机过渡,大胆地设计采用鲜艳、跳跃的色彩处理。人性化的设计赋予了产品情感特征,充分融入设计师与消费者个人的情感、喜好和观念。

 产品与人的情感关系是微妙且复杂的,在审美上,使人感觉良好的产品和系统通常会更容易使用:与人的情绪和情感有着良好沟通的物品,容易让人产生情感依赖。从某种意义上说,设计的不断发展和提升过程即是人的认识、思想和情感不断完善的过程,人类设计是人类情感、文化精神及伦理道德的写照。设计是有“情”的,也是有生命的,设计使人们从物的挤压和奴役中解放出来,使人的生存环境和物品更适合人性,使人的心理更加健康发展,使人类感情更加丰富,人性更加完美,真正达到人物和谐的境界。

 摘自《产品设计及原理刘美华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2月 定价:32.00元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网站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