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品评复旦大学社《中国先秦国家间政治思想选读》的三项指标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品评复旦大学社《中国先秦国家间政治思想选读》的三项指标
王栋栋
2008-06-16 12:50:48 来源: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献浩如烟海,遗憾的是,目前国内从事古代文献智慧发掘工作的学者绝大多数来自文史哲领域,而改革开放之后起死回生的一些学科诸如政治学、管理学等领域的学者则多将注意力集中在西方相关理论的学习与引进,很少有人留意于古代文献中学科资源的开发。其实,中国古代文献中所蕴含的文化财富资源,绝不仅仅拘囿于文学所关注的诗词歌赋、史学所倾心的事件纪录与哲学所探究的微言大义。至少,其中记载的经邦治世理念与政治实践案例对于政治学而言就是弥足珍贵的学科资源。而且,如果能用现代先进的政治学理论对这些资源再加工,往往可以创造出神奇的效果。当年政治学大师萧公权“采政治学之观点、用历史学之方法”著《中国政治思想史》,书一经出版及风行学界,至今近七十年而无同类著作能撄其锋即为经典之例证。
复旦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了由
阎学通
、
徐进
二位先生编撰的《
中国先秦国家间政治思想选读
》(下文简称《
先秦
》)一书,此书系国际关系学界第一本有关中国先秦国家间政治思想的文献集,作者按照“国家间”标准从卷帙浩繁的先秦著作中遴选出相关文献并加以专业阐释,此举可视为国际关系学界对于本土古典资源进行专业发掘的初步尝试。当然,从古文献中发掘专业资源,核心前提是专业素养过硬,萧公权在著《中国政治思想史》前已做出被牛津大学指定为“近代名著”的《政治多元论》,其政治学功底可想而知。《
先秦
》的两位编者在国际政治学方面都有深厚的造诣,尤其阎学通先生,早年曾负笈美国,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如今执教清华,成果丰硕,是国际关系学界第一流的学者。因此,本书在资料遴选、解读方面是有专业保证的。本文拟从取材、体系性与学术识见三个维度对此书进行品评。
一、取材
《
先秦
》一书定位于“文献选读”,而古代文献浩如烟海,政治思想又多具弥散性,故编著本书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即为“选什么、怎么选?”的取材问题。作者第一步先在时间上将取材限定为先秦,实是明智之举,这样一则避免了面对整个历史中浩如烟海般文献的无力,二则先秦时期国家间关系与现代国际关系具有较大的相似性(需要注意的是仅仅具有“相似性”),故先秦士人对于国家间政治的论述有助于我们认识今天的国际关系。当然,以上仅仅是第一步工作,先秦学派众多,有“百家九流”之称。故第二步则需从诸子百家中选出政治思想含量排在前位的若干著作。所幸这一步并不太难,因为萧公权老先生经过研究得出结论:“然就政治思想言,仅儒墨道法四家足为大宗。此四者不特各有发明,自称家数,且能将晚周时代主要思想态度,代表无遗。”所以,只需着重关注儒墨道法四家,就可将主要政治思想一网打尽。《
先秦
》一书涉及十九部先秦经典,其中仅《武经七书》为兵家、《吕览》为杂家,其他均为儒墨道法四家著作。最难的是第三步,即遴选出弥散在这十九部著作有关论述“国家间”思想的篇章,还要仔细地将于内政思想混合在一起的国际政治思想剥离出来。通读全书,笔者发现作者的剥离工作极为出色,所选篇章皆是国家间思想论述最具代表性的。另外,在文献的版本选择以及译文质量上,本书都值得称道,比如文献版本大都选择中华书局权威版本,由上述之,本书在取材方面认真精到,作者的学术态度令人钦佩。
二、系统性
著书难,编书亦不易,盖因著书是先将材料在大脑中消化,然后从笔端流出文字,消化的过程中已先天具备了一种系统性。而编书是选取不同的材料进行堆砌组合,稍有不慎则系统性荡然无存,堕为大杂烩。《
先秦
》是将风格迥异的先秦诸子文章编在一起,在系统性方面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令人惊叹的是,本书编者在系统性构建过程中表现了非凡的技术。通览全书,读者会发现不仅每篇文章脉络清晰、圆润可读,而且各篇之间也存在某种逻辑性关联。具体而言,本书中每篇文章在结构上分为导读、原文、译文、思考题与警句五部分,其中导读分为两段,第一段提炼出原文中与国际政治某一原理最为相关的思想,言简意赅;第二段则是与现代国际政治观念和现象进行比较。显然,导读可以将读者思维集中在国际政治角度而避免随原文思想弥散。原文则可便于读者直接神交古人,译文则可破除文言阅读障碍,思考题为读者提供专业的思考角度,有利于读者发现值得研究的理论问题。五部分各司其职又前后呼应,故能浑然一体。另外,在文献排列方面,本书按“先人后书”的原则排序,比如老子早于墨子,墨子早于荀子,故《墨子》排在《荀子》前。如此,则可凸显先秦时期有关国家间关系思想的发展脉络,使读者更容易体会到后人对前人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发展的逻辑关联。从本书的布局看,作者在系统性构建方面殚精竭虑,堪为编书之表率。
三、学术识见
导读撰写并不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情,若然学术识见不足,导读和可能成误读。阎先生精湛的国际政治学素养在本书的各篇导读中得以体现,每篇导读皆妙手点睛,提炼精当。本文仅取《墨子》导读做代表性品评。
《
先秦
》选取了墨子《兼爱》《非攻》《尚同》三文,其中《兼爱》篇中论述的“兼爱”思想实是墨学之核心,“兼爱”强调的是一种无差别的爱,其潜在原动力乃是突破“人我之别”以实现永久和平的冲动。墨家“非攻”“尚贤”“尚同”“节用”等思想都是由“兼爱”引申而来。具体到国家间关系,阎先生将《兼爱》篇提炼为:
墨子认为,战争源于个人只爱自己不爱别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伤害别人的利益。诸侯们只爱自己的国家而不爱别人的国家,于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而对他国发动战争。他认为,如果君主们爱别国就象爱自己的国家一样,就不会有战争了。
接着指出:
墨子关于爱国的情感和爱自己的情感是一样的看法是现代国际关系理论所不认同的,后者区分了爱国主义的集体情感和个人自利的情感,因为爱国主义是一种集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无论是对民族主义持支持还是反对立场的学者,都认为集体主义情感与个人主义情感有本质区别。
这种评价实在是简洁有力,笔者以为,墨家没有区分“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或者更进一步说,墨家妄图“利维坦”(国家)也具有爱,就注定了墨家在实践中不可能具备长久性,“兼爱”的不可能也导致了墨家“永久和平”的虚幻,反倒是康德坚决将“仁爱问题”排斥在“永久和平”之外显得更加明智。
概而言之,《
先秦
》一书作为国际关系学界发掘古典专业资源的拓新之作,其在取材、系统性与学术识见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足为典范。当然,这本书也存在一些微瑕,比如对于“考据”的轻视,虽然作者在序言中声称“使读者受到启发,而非论证两千年前的论述到底什么意思”,但是古文多奥涩,一字之差很可能与原意相差千里,搞不清“到底说什么”就有造成误读的危险,故轻考据的思想在开发古典资源的是要不得的。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先秦时代国家间关系与现代国际关系仅仅是具有相似性,而且这种相似性要远远逊于差异性:首先,先秦诸国有名义上的共主周天子,不管周朝如何的孱若,他都是至少名义上凌驾于诸国之上的中央政府,而当今的联合国显然没有周朝的这种功能;其次,先秦时期的国家间兼并现象在当代几乎绝迹;最后,先秦虽有“百家争鸣”的气象,但是诸子之间有原则性共识,即对于“王权专制”的肯定以及对于“大一统”国家的向往,先秦诸国在文化上共同隶属于一个文明体,而当今的世界却是存在几个异质文明体。鉴于这种差异性,在阅读此书过程中务须清醒地认识到以欧美政治学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现代国际关系理论才是对当今现实世界的相对真实的反映,汲取先秦营养是要丰富、修正而非颠覆现代国际关系理论。有意思的是,这本书较之政治学及其相关专业学生,或许更加适合企业家阅读,因为先秦国家间攻伐兼并、合纵连横的白热化竞争场面更加类似当今企业之间的斗争关系,这或许是《
先秦
》的无心插柳之处了。
来源: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