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转型时期的“他们”——《群氓之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转型时期的“他们”——《群氓之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王晓渔
2008-09-22 11:18:09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22
《群氓之族——群体认同与政治变迁》订购
美国学者斯蒂芬·海哥德和罗伯特·R.考夫曼合著的《民主化转型的政治经济分析》,主要研究对象是威权国家的民主化转型。作者不仅分析了成功的转型,也分析了阿根廷、巴西、玻利维亚和秘鲁第一任民选政府遇到的经济危机,并且得出一个具有启发性的看法:“此类政策上的惨败既不是不可避免的,也不是一般民主化转型都有的典型现象。”最近经常遇到一种习惯性思维,威权国家不管出现多少失败的案例都可以忽略,民主国家只要出现一处失败,就认定民主破产。持这种习惯性思维的论者喜爱批判别人把民主完美化,患有这一症状的恰恰是他们自己。嘲笑民主不够完美、赞美威权不是一无是处,已经成为“习惯性世界”的垄断性真理。
根据海哥德和考夫曼的分析,这些国家的经济危机与具有技术性缺陷的改革策略有关,这种改革策略承诺在不会给任何人带来很大阵痛的条件下稳定经济,对政治人物和公众都具有吸引力。但是,这些国家的经历证明,这种改革策略非但没有稳定经济,反而导致经济危机。最终,除秘鲁以外,其他国家都在民主体制下,实施了更为广泛的改革。另一对学者,林茨和斯泰潘指出巴西民主的巩固经历了最多的磨难,但在最后表示:“进入1995年,南锥地区最曲折的民主转型,也令人惊奇地走上巩固。”关于民主转型,如果时间有限,不妨先看看林茨和斯泰潘《民主转型与巩固的问题:南欧、南美和后共产主义欧洲》(孙龙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54.00元)。
印度学者帕萨·达斯古普塔的观点同样值得重视,他认为资本和自然资源的多少无法决定一个国家的贫富,这些仅是表象,决定贫困的主要因素是制度。列入“牛津通识读本”的达斯古普塔《大众经济学》(叶硕、谭静译,译林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18.00元),从两个居住在不同地区的女孩说起。一个是生活在美国中西部郊区小镇的贝基,一家四口人住在一幢两层的房子里,房产处于部分被抵押的状态,父亲在一家事务所工作,母亲在子女出生后辞去工作,在当地教育机构做义工,两人持有股票、债券和账户,这个家庭还参加了财产和人身保险,贝基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另一个是在埃塞俄比亚西南部村庄生活的德丝塔,与父母和五个兄弟姐妹住在两间茅草屋顶的泥屋里,哥哥帮父亲种地,德丝塔和姐姐帮母亲完成家务琐事,虽然弟弟上学,女孩却像父母一样不识字也不会写字,附近没有能够提供信贷和保险服务的金融机构,购买奶牛依靠亲戚之间的借贷,德丝塔五年后会嫁给像父亲一样的农民,然后像母亲一样生活。
或许会有学者盛赞埃塞俄比亚开创了不同于美国的另一种现代性,可是如果在两者中间选其一进行移民,没有多少人会为“另一种现代性”奉献自己的一生,包括那些学者。为何两个在当地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孩,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达斯古普塔没有向读者表现关怀底层的道德热情,而是冷静地分析着两个家庭面对的截然不同的机遇和障碍。他尤其重视制度,但不是“制度决定论”,他对制度的有效性和制度的条件也进行了探讨。达斯古普塔出身于学术世家,父亲是阿马蒂亚·森的老师,岳父和导师均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从出生和成长地来说,前面提到的德塞也可以称作印度学者。事实上,印度这个国家和平崛起的速度一点也不亚于其他国家。
《
群氓之族
》的作者是哈罗德·伊罗生,这个名字听起来很熟悉?正是那位与鲁迅有过交往的美国记者。不少著名文化人士,只是因为给鲁迅写过几封读者来信或者打过几次招呼,变得“著名”并且“文化”起来。看到伊罗生的名字,我开始也有些怀疑,看到内容才放下心来。他对“中国式的种族沙文主义”的批评,说明他并未将中国理想化,他对“他们”的解释很适合做2008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他们》的解题:“‘他们’——那些威胁族群整合的非我族类的——的概念,在许多文化中,多少都有抹之不去的不洁意味。”伊罗生对索尔仁尼琴的评述更是让人吃惊:“索尔仁尼琴退回到前工业时代的俄罗斯,到农村与世无争的梦想中去寻找自己的‘姆庇之家’。”这让我立即查看这本书的写作时间,因为索尔仁尼琴的“怀乡”在苏联转型之后表现得相当醒目,在此之前,他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异议。《群氓之族》写于1975年,在那个时候就注意到索尔仁尼琴的“怀乡”,这充分说明伊罗生敏锐的观察力,也可以解释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为什么在谈到中国时并未陷入想象。(中华读书报)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22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