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当今立言者有几人能如此——《瞧,这人:日记、书信、年谱中的胡适(1891-1927)》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当今立言者有几人能如此——《瞧,这人:日记、书信、年谱中的胡适(1891-1927)》
陈远
2008-09-28 08:14:40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27
《
瞧,这人:日记、书信、年谱中的胡适(1891—1927)
》
订购
书中对于
胡适
的判断,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其一是以
胡适
之是为是,以
胡适
之非为非,其二是不以胡适之是为是,而有自己的判断。这两种情况又可以做一番分析,每当
邵建
回到历史的情境时,其是非标准是按照
胡适
的是非来划分的,比如书中第三部分第十小节《枕上炸弹诗》中,提及
胡适
的“炸弹诗”以及革命诗,
邵建
虽然认为“这是胡适一生中的希奇”,但同时又说:“也是三十岁的他未泯的血性”。
不以
胡适
之是为是者,也为数不少,比如书中第二部分第十小节《世界公民》中,关于胡适对于世界公民的认识的反复,
邵建
论道:“其实
胡适
是对的。他反对的不是爱国,而是国家主义……”胡适自己认为不对的,邵建却认为是对的。考察起来,两个人都没有错,只不过,时空不同了而已,在九十年前,胡适有那样的认识,已经难得,他显然没有置身于“国家主义”这一类的语境当中。放眼今天,
邵建
所言当然也没有错。不过,我们品评历史人物,最好还是回到历史的情境之中好,至少在这件事上,我更认同胡适自己的说法。
说到
胡适
的是非,顺便说说胡适的选择。对于胡适,我曾经说过一段这样大不敬的话:“就学术水平来讲,胡适在其同时代人当中是极其一般的。
胡适
的伟大,在于其人,在于他在激变时代每每做出的理性的选择。”在我看来,胡适早年的暴得大名,不过是因缘际会,而在其成就大名之后的中年之际,每一次的选择对于我们如今的警示意义更大。可惜的是,我在各种版本的
胡适
传中少有看到对于
胡适
的选择用浓墨重彩的,即使有,也都是抱着批判的态度,不疼不痒地说上几句。
对于这样的选择,
邵建
在此书中有几处着墨不少,其一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驱赶末代皇帝溥仪出宫。这在当时是轰动全国的事情,在这一事件上,胡适的选择是为清廷辩护,胡适的着眼点是法的程序,而非结果如何,用今天的话说,则是“程序正义”。为清廷辩护,让胡适的声誉受到了影响,但是,风波随后又起,之后的胡适又参加了段祺瑞执政府的善后会议,为此,胡适付出了更大的代价,声誉降低到了极点,几乎丧失了当时所有以他作为导师的青年,但是胡适认为:“会议式的研究时局解决法总比武装对打好一点;所以我这回对于善后会议虽然有许多怀疑之点,却也愿意试他一试。”在失去青年的拥戴之后,积极的胡适依然不计得失,依然是强硬态度:“尤不能谄事青年人”。试问当今立言者,有几人能如此啊?(南方都市报)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27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