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马骏揭秘晚清荒唐事 “阿思本”事件始末——《马骏:晚清军事揭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马骏揭秘晚清荒唐事 “阿思本”事件始末——《马骏:晚清军事揭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马骏
2008-12-29 08:54:51 来源: 《马骏:晚清军事揭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本书回溯了林则徐、洪秀全、曾国藩等晚清军事人物的人生经历,回顾了晚清政府内政外交中的诸多怪事,絮絮如话家常。本版选文还原了晚清一桩著名怪事的始末——中国清政府花银子购买军舰,让英国人担任了舰队司令,并且中国人不得过问舰队事务的“阿思本舰队”事件。
缘起 船坚炮利的诱惑
在中国近代军事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咄咄怪事。中国清政府花银子购买军舰,让英国人担任了舰队司令,并且中国人不得过问舰队事务的“阿思本舰队”事件,就是其中之一大怪事儿。
要说清楚这件怪事儿,还要从林则徐谈起。明朝时,中国的海上武装力量还是很强的。郑和七次下西洋远航,心里没有国家的“武魂”能行吗?肯定不行!
中国海上武装力量从什么时候弱的?从清军入关后弱的。以“骑射”得天下、水军薄弱的清王朝,为应付南明王朝的海上反击,采取了“片板不许下海”的坚壁清野政策,以至于中国海上武装力量日渐荒废。而在这时候,西方的机器制造技术带动的战舰与枪炮制造业开始突飞猛进。
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遣“罗尔·阿美士德”号军舰到中国附近海面进行航道测量。发现清军中装备最好的广东水师的战舰仍旧都是旧式木帆船,最大的全长30多米,载炮30门,而且全部是旧式土炮。于是,英国人断言,“即便是1000艘舰艇组成的中国舰队,也打不过我们的一艘战舰。”1835年,东印度公司曾经写信给英国外交大臣帕麦斯顿建议政府:“只需1艘主力舰、2艘大巡洋舰、6艘三等军舰、34艘武装轮船和600名陆战官兵,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沿海中国海军的全部威信一扫而光,并把数千只土著商船置于我们的掌握之下。”
英国外交大臣帕麦斯顿是一个狂热的扩张主义者。在中国问题上,他曾说:“对于中国这样半开化的政府,每隔8至10年揍他一顿,才能使他们老老实实。口头警告是没有效果的,他们很少注意语言,在他们接受意见之前,不仅要看到手杖,而且要让手杖打到他们的肩膀上。”
帕麦斯顿的政策直接导致了英国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的爆发。
不过,话说回来了,英国之所以敢于从那么远的距离跑到中国打仗,正是摸到了中国的海上力量薄弱的“要穴”。
对于中国海上力量的薄弱问题,当时有一个人看到了。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林则徐。1839年,林则徐任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他刚到广州就看到了外国的“船坚炮利”。甚至想办法专门从美国人手中购买了一艘战舰。
林则徐这个人了不得。用现代的话讲,这个人爱国不迂腐,能够跟随世界潮流,认准的事儿,就干到底。他认为,要想战胜外国侵略者,必须要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在发配新疆的途中,他说“剿夷而不谋船炮水军,是自取败也” 。
1850年,林则徐在广东潮州病逝。但是,他的“剿夷而不谋船炮水军,是自取败也”的观点,却被清政府采纳了。1856年,清政府准备洋船洋炮装备自己的水师。后来,由于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而停止执行装备新式舰艇的计划。
转机 痛下血本购军舰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出现了一个过去从来没有过的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外交部。
这时,各个列强国家认为,要想更好地谋求在中国的利益,还是和清政府打交道好。可是,中国当时正发生一件大事——太平天国运动。于是,作为对清政府割让中国权益的回报,各国列强答应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当时,太平天国有一名将叫忠王李秀成,这个人非同了得,他是太平天国后期作战的灵魂之一。李秀成在1860年3月19日攻克了杭州、宁波等地,并继续向上海推进。这时,咸丰皇帝刚死,6岁的小皇帝刚刚继位,慈禧太后年轻守寡,还没有掌握中央大权。主持清政府内外事务的只有一个人。
谁?
咸丰的弟弟、新皇帝的叔叔奕。奕听说李秀成攻下了杭州,特别是在向上海推进,心里慌了。
他慌什么?
因为,他得到一个情报,李秀成攻打上海的目的之一,是要到那里购买外国的舰艇与火炮。奕知道后,真是倒吸一口冷气。因为,他知道,如果让太平军弄到这些先进的武器装备,等于如虎添翼。
不行,赶紧想办法,要赶在太平军之前购买外国先进的武器装备,特别是把水师武装起来。因为,在长江流域与太平军作战,没有舰艇很被动。
奕是负责清政府新成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相比之下,他熟悉外交与对外贸易事务。换句话说,他知道要买先进的舰艇应该去找谁。
他找谁了?他找两广总督劳崇光,因为两广总督衙门在广州,而广州是清政府对外贸易的窗口。
劳崇光不敢怠慢,马上找正在广州的英国人赫德。
赫德是谁?
赫德在中国近代史可是大名鼎鼎,他曾一度掌握中国海关达48年之久,为英国扩大在中国的利益可以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时,他任广州海关副税务司,也就是广州海关副关长。
赫德把这件事情报告了在中国的另外一个英国人——李泰国。
李泰国是什么人呢?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有一个机构名叫“海关总税务司”,也就是中国的海关。由于当时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社会,部分主权已丧失,再加上中国急剧地、被迫地进入世界资本主义发展轨道,缺乏与世界对话的人才,所以这个机构从成立一开始,就由外国人负责管理。李泰国就是第一任海关总税务司。
李泰国生于1832年,10岁时就来到中国,是著名的中国通。1855年任英国驻上海副领事,后来任上海海关委员。这个人一口的江浙官话,经常身穿中国长袍马褂,非常熟悉中国事务。
李泰国是英国在华利益的总代表。他马上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国内。
英国听到了这个消息太高兴了。为什么?因为,如果弄得好,可以将中国海军控制在自己手中。于是,英国外交部和海军部先后指令李泰国,立即帮助中国在英国购买军舰,并组建一支“英中舰队”。
李泰国把消息反馈给了奕,最后敲定用白银65万两,购买7艘军舰。
购买军舰的过程非常顺利。1862年10月27日,清政府批准这7艘军舰分别命名为:“北京”号、“中国”号、“厦门”号、“广东”号、“天津”号、“江苏”号和“穆克德恩”号,并以三角龙旗为军舰的旗号。同时,还派遣了几百名官兵上舰服役。李泰国还招募了600名英国海军官兵上舰服役。
按说,我出钱买军舰,你拿钱帮我的忙,事情到这本也就完了。
协议 中国舰队英国管
唉,这个国家呀,如果弱到连主权都保护不了的时候,你想象不到会出什么事情。
李泰国购买完了军舰后,他于1863年1月16日,找到一个名叫阿思本的英国海军军官,两个人签订了一份合同。
阿思本是谁呀?阿思本40岁,是英国海军中校,曾经参加过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情况比较熟悉。而且这个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在南京与太平军打过一仗,当时他是“狂暴”号舰长。
李泰国与阿思本签订了一份什么合同?这份合同共13款。其主要内容是:
第一,中国皇帝必须任命阿思本为中国海军总司令,使其拥有管辖中国所有船只之全权,任期4年,并不得另任其他外国人为总司令;
第二,阿思本只遵行由李泰国转达的中国皇帝的旨意,其他部门概不遵行,阿思本有权拒绝任何命令;
第三,该舰队是由李泰国和阿思本所管辖的外国水师,在任用外人、悬挂外旗等问题上,中国官员不得过问;
第四,李泰国应立即行文支领足够4年之用的各员的薪俸及各船经费。
该合同简直是天方夜谭。中国政府花钱购买的军舰居然变成了外国水师。该合同不仅违反了清政府与赫德最初订立的购船协议,甚至连基本的商业道德也不讲,表现出的只是殖民主义的霸道和专横。
其实,李泰国与阿思本签订这份合同的目的就是控制中国的海军舰队。因为,当时清政府已有一支由英国军官戈登指挥的“常胜军”,如果再加上这支海军舰队,两支武装都归总税务司管理指挥,就可以更好地控制中国的政局了。
李泰国与阿思本的合同,连赫德都觉得太过分了,对李泰国说:“你这样做是不能容忍的,有害的!”
荒唐的是,这份合同,中国清政府起初并不知道。
1863年4月4日,阿思本率领舰队起航驶向中国。李泰国先于阿思本舰队抵达中国,并与赫德在1863年6月到达北京。李泰国到京后,清政府才知他与阿思本签订合同的事情。
于是,阿思本事件发生了!
结局 破财废霸王合同
清政府各级官员对这个事件非常震惊。李鸿章说:“若令李泰国一人专主,要求胁制,后患方长。”奕与李泰国争论长达1个多月,最后坚决废除了13条合同,重新拟定了《轮船章程》,规定:
第一,舰队指挥由中国人担任,阿思本为副手,并由中国方面主持舰队事宜;
第二,舰队中的外国官兵由阿思本进行管束,对其中骚扰百姓及做出不法事情者,应予以严惩;
第三,随时挑选中国人上船学习行船放炮等技术,阿思本务须督同船主员弁,实行教练等。
对这些新的规定,阿思本却不同意。1863年10月18日,李泰国和阿思本一起向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递交申呈,坚持要履行其私下订立的合同13条。
清政府还没有昏庸到连数都不识的地步。奕想,我再弱,也有个底线,中国兵权不能把持在外国人手中,这就是我的底线!我花钱给你们英国人建立一个舰队,真是天大的笑话!我宁可把舰队解散也不能答应你们英国人的无理要求。
还果真让奕给说着了。英国驻华公使馆说,你废除李泰国与阿思本的合同,我就降下英国国旗回国。这是典型的威胁!正当双方僵持不下时,美国新任驻华公使蒲安臣上任,途经伦敦,就此事在中英两国间进行斡旋。 最后,决定解散这艘舰队,将7艘军舰驶回英国拍卖;中国清政府发给600名英国海军官兵路费,另外付阿思本1万两白银的劳务费。至此,被弄得沸沸扬扬的阿思本事件才结束。
在这个事件中,清政府一买一卖,外加送盘缠,白白耗费了白银70万两。 对这件事情,清政府是越想越气,好不容易弄个舰队,就这样夭折了!于是,把李泰国在海关总税务司的职务解除了。
海关税务司可是个油水极大的机构,李泰国被撤职后,一下子就惨了,“词色之间,业已神丧意沮”,于1864年1月9日,转道上海和香港灰溜溜地回国了。
本文摘自《马骏:晚清军事揭秘》 马骏 著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来源:《马骏:晚清军事揭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