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这些新书,见证中国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30年丛书》重大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这些新书,见证中国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30年丛书》重大社
孙长清
2009-01-04 12:30:03  来源: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12.24 
 
 有人说:“历史就像一位粗心大意的汉子,往往忽略细节而只留下一段主线条式的枝干;后人也就只能循着大意,去追寻其中的蛛丝马迹”。眼下,国内一大批以“改革开放30周年”为主题的图书纷纷出炉,几乎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行业和领域,呈现出百花齐放之态。

 今年4月,中信出版社推出了《开放中国:改革的30年记忆》,以点对点,通过对30个人或口述历史、或还原现场、或记录结果等方式,来回述中国改革开放的种种变化及这些变化背后的推动力;上海教育出版社推出的《新的伟大革命——中国改革开放30年》则以大型图册的形式,凝固住风云30年的历史记忆;中国经济出版社推出的《强国之路:中国改革步入30年》,用发展的视野和战略,总结、观察和俯瞰30年的改革开放。

 还有些书是从作者亲历出发写成的,如经济学家于光远作为1978年历史转折的见证人,他将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和当时以及现在的想法记录下来,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1978我亲历的那次历史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台前幕后》,让后人知道历史真相并深刻地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传记作家叶永烈在走访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及见证者的基础上,出版《邓小平改变中国——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反响也比较好。而近期由中国出版集团推出的《名家30年访谈书系》,通过访谈的形式,访问近30年来在我国各文化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重量级人物,通过他们的视野和评述,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领域所发生的重大变化。

 有的编著者则从社会各领域对30年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学术回顾,如上海世纪出版股份公司联合复旦大学,今年下半年推出的重在理论创新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研究丛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丛书》(五卷本,4月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丛书》(五卷本)等。

 有的则从思想理论的角度来纪念改革开放,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启动的12卷本《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科学》编撰工作,从哲学、宗教学、社会学、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等领域,来回顾社会科学在新时期的繁荣发展历程。

 经济方面,一批引进、原创的专著丛书以新的理论视角来审视探寻改革开放的成因和路径。如《改革》杂志社和重庆大学出版社4月推出了《中国经济改革30年丛书》,以13卷、500万字的厚重身架,全方位透视中国经济改革30年的探索发展历程。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经济论:崛起的机制与课题》,则把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放到了600年来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背景下进行纵深研究。

 至于文学方面,也不甘寂寞。去年10月,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国出版集团、《人民日报》文艺部联合举办了“我心目中的改革开放30年文学代表作”作品征集活动,通过读者推荐与专家遴选相结合的方式,确定30种入选书目,今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改革开放30周年原创文学精品书系”,集中展示改革开放30年来文学创作的丰硕成果,现已出版蒋子龙《农民帝国》等。现代出版社《1978—2008中国优秀散文》、《1978—2008中国优秀诗歌》、《1978—2008中国优秀中篇小说》、《1978—2008中国优秀短篇小说》等系列图书的出版,使读者能以管窥豹,也可以更为明晰30年文学的流变轨迹。((孙长清)摘自2008年12月13日《温州日报》)

 来源: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12.24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