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关于《废名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关于《废名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止庵
2009-03-30 10:20:33 来源: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废名集
》分上下两编,分别收作者1948年以前和1949年以后所作。废名前期所写小说、散文、诗歌、论著,真个戛戛独造,精彩纷呈。
皇皇六卷《
废名集
》到手,我首先想到作者哲嗣冯思纯先生。不见冯先生好久了,这些年他来信,来电话,每每慨叹此书迟迟未能问世,现在终于如愿以偿。我与冯先生相识,也是因为整理出版废名著作。《阿赖耶识论》系根据他借给我的原稿付印;《废名文集》中不少篇章,也是他从图书馆复印了原刊文给我的,现在我还留着。就中《孟子的性善和程子的格物》、《佛教有宗说因果》、《〈佛教有宗说因果〉书后》和《体与用》四篇得自张中行处,张氏亲笔标注了期数、年月。冯先生提供的材料中,《关于“夜半钟声到客船”》值得一说。此文原载1947年1月5日《平明日报》“星期艺文”副刊,冯先生是根据国家图书馆的缩微胶片复印的,上有两块空白,缺了十几个字。我心有未甘,去另外几家图书馆查找,却一概未有收藏。有一日我仔细看那复印件,空白处似乎隐约有些痕迹。于是一遍又一遍加深复印,竟渐有字迹显出,但仍不能辨认。遂托大哥去找图书馆的领导,着员到库里查看报纸原件,敢情该处贴了两块透明胶纸,拍摄时反光成了空白。那人在电话里念给我听,我把缺字补上。
我自己查找的,只有散见于《浅草》、《语丝》、《京报副刊》和《骆驼草》等报刊的文章。尝作《废名佚文考》一文,考证《骆驼草》上署名“惠敏”、“非命”、“法”、“丁武”、“补白子”诸作,皆出自废名之手。记得有人特地打来电话,说我用的是“内证法”,更其可靠云。后来在《新文学史料》上看到姜德明先生的《废名佚文小辑》,所录《〈冬眠曲及其他〉序》、《致朱英诞书简》、《小孩子对于抽象的观念》,为我前所未见。《致朱英诞书简》既经揭载,虽然未必曾获作者同意,但与身后搜集、迄未面世者究有区别,似乎也可划归散文作品之列。我自己看《语丝》时倒是漏了一篇废名为志儁《寂寞扎记》所写附记,只好补进拙作《废名佚文续考》,并写信告诉了《废名年谱》的作者,文章和信都收入我的集子。
我讲这些,是想说作为废名的热心读者,如何珍爱他的文字,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现在《
废名集
》面世了,又是如何可喜可贺。这套书分上下两编,分别收作者1948年以前和1949年以后所作。废名前期所写小说、散文、诗歌、论著,真个戛戛独造,精彩纷呈。他说:“我写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样,绝句二十个字,或二十八个字,成功一首诗,我的一篇小说,篇幅当然长得多,实在是用写绝句的方法写的,不肯浪费语言。”(《〈废名小说选〉序》)从前谷林先生来信说:“废名的作品,向称晦涩,大约是意象繁富而文字简要,所以两个句子之间,有时有点跳跃,省略掉连词,是一种诗的格式,阅读时需要注意到其分段和标点,不能匆遽仓促。”(1996年2月24日)正是对废名这一说法的讲解。我曾说废名的小说有两路,其一以情趣胜,如《河上柳》、《菱荡》等,特别是《桥》;其一以理趣胜,《枣》中几篇已见端倪,至《莫须有先生传》而集大成。其实,无论情趣理趣,都呈现于“不肯浪费语言”这点上。或者说,废名因语言的特点而达成境界,境界又有情理之分。情趣至于极致就是诗,到了《桥》已臻化境,其意味以气氛形容尚嫌滞重,该说是空气才合适。相比之下理趣较难领会。多年前我看一篇文章,有云:“废名颇长抒情之笔,殊乏讽刺之才,《莫须有先生传》琐碎而晦涩,实为失败之作。”现在想来,仍不免笑发此言者尚未窥其门。《莫须有先生传》写废名自己的参悟过程,原本不能当做寻常小说来读。正如知堂所说:“此书乃是贤者语录,或如世俗所称言行录耳,却比禅和子的容易了解,则因系同一派路,虽落水有深浅,到底非完全异路也。”(《周作人书信·与废名君书十七通》)理趣至于极致就是公案,须“得意而忘言”。关于废名后期作品,我曾不止一次谈过看法,这里补充一点:如果研究几十年前那场中国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包括它的过程及后果,这是极有用处、不能忽略的材料。
较之近年出版的废名著作,《
废名集
》上编散文和小说两部分都有增添,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向未发表的《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第十八、十九两章。《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1947年至1948年在朱光潜编《文学杂志》连载,登到第17章,这杂志就停刊了。该章题为《莫须有先生动手著论》,所“著”之“论”即是那部《阿赖耶识论》,而篇末有云:“以上都是讲道理,其实不应该讲道理,应该讲修行。莫须有先生尚是食肉兽,有何修行之可言,只是他从二十四年以来习静坐,从此他一天一天地懂得道理了。”我曾觉得到此打住亦无不可。现在看到第十八章《到后山铺去》起首云:“莫须有先生半年居山造论的计划终于打破了……”才知道事情没有我所猜想的那么简单。不过遗憾的是,这到底还是一部未竟之作。自此以后废名就根本转变了。
前些时我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现在通行的带注释的《鲁迅全集》只是一种帮助读者理解的普及本,应该另有一部根据手稿、原刊文、结集的所有不同版本汇校,并写出详细校记的《鲁迅全集》。假若要做这个工作,《
废名集
》可酌予参考。该书凡例第五则云:“废名各成书作品,较之报刊原载均有不同程度修改,各版次也略有差异处,保存于作者后人处的自留本亦有校勘手迹,今一律通校。底本一般择用初版或再版本,校以刊本、自留本、手稿及其他版次等,异文全部出校。”校订鲁迅著作可大致类此,唯选择初版本为底本一项稍可议。一般来说,应以作者定稿即其生前最后修订的一版为底本,假如有亲手校勘过的本子就更应采用了。譬如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即宜取1935年北新书局第十版,而不用1923年、1924年北京大学新潮社初版本,更不用作者最初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义为底本。又如张爱玲的《小艾》,也应取1987年皇冠出版社《余韵》所收,而不用1951年至1952年《亦报》连载者为底本。总而言之,作者有权修订自己的作品,虽然未必改得更好,竟或适得其反;倘若出校记,所记录的是“曾经如何”,其间高下则是另一回事。
不过前引《
废名集
》凡例规定,该书并未贯彻始终。第一卷中,“《桥》初版前历经大改,大体前半部改动较后半部为大,今将上篇各章及下篇首两章初刊随处附出,以供比较,下篇第三章以次则对校原刊。”类似情况,亦见同卷《枣》中《四火》一篇,也是因为初刊“与各本相关部分文字出入较大”。说来无论改动多少,都该同样处理,要么一律将“初刊随处附出”,要么统一把“异文全部出校”,对应凡例,当然以后一法为上,虽然这样做有时可能非常麻烦。
《
废名集
》装帧典雅,印制精良,而白璧微瑕,或在分卷。如前所云,此书分上下编,两编交界,却在第四卷一半之处。上编中,小说分上、中、下三辑,中辑即《桥》及《桥》(下卷),却分置于第一卷和第二卷。此或为求每卷篇幅约略相当所致,但最薄的第三卷,又不及最厚的第六卷五分之三。在我看来,分卷还当以保证编及辑的完整为佳,哪怕多分几卷也好。(中华读书报)
《
废名集
》
废名
著,王风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一版,定价:330.00元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