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教育与指导——华中师范大学社《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教育与指导——华中师范大学社《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何国梅
2009-06-08 16:50:36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社供稿2009.6.8  
 
 2003年2月25日上午11时55分左右和中午1时30分左右,清华大学荷源餐厅、北京大学农园餐厅相继发生爆炸案。2008年5月25日至6月14日8时,广东大部分地区连续遭受强降雨的袭击。其中,深圳市遭受了50年一遇的特大降雨,中小学、幼儿园被迫停课。2008年6月22日,贵州省瓮安县三中初二女生李树芬溺水身亡,家属不满死因鉴定,邀集300余人于6月28日在瓮安县城游行,不法分子借机进行打、砸、抢、烧,造成县委大楼被烧毁,县政府办公大楼104间办公室被毁,县公安局办公大楼47间办公室、4间门面被烧毁,刑侦大楼14间办公室被砸坏,县公安局户政中心档案资料全部被毁,42台交通工具被毁,被抢走办公电脑数十台,50余人不同程度受伤。校园突发事件的威胁一直存在于各大校园里。
 校园突发事件,是指那些突然发生、危及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对学校和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具有重大影响、急需学校甚至政府快速应对的负面事件。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危害性和紧迫性、多样性和频发性、敏感性和社会性及群体性和复杂性是校园突发事件的一些基本特点。

 学校是人员集散地,也是安全隐患之处。重视学校的安全预防,建立校园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成为了学校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积极主动的态度、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自然是内在要求,而科学合理的应急管理知识的掌握是基础。由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丁烈云教授等人所编著的《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即致力于此。本书从当代应急管理的实际背景出发,结合我国高校及中小学突发事件的具体案例,借鉴一些学校应急管理的经验和教训,参考国内外一些危机管理、应急管理专著的体系,尝试提出可供各级各类学校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校园突发事件的整体思路和具体措施。诚如作者所言,写作这本书,只为“对加强学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做好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尽绵薄之力”。然而,为了做好这“尽绵薄之力”的工作,丁教授和本书的另一作者杨新起老师可真是费了一番苦心。

 《光明日报》、《楚天都市报》、《中国教育报》等传统平面媒体的相关报道是本书主要的取材之处。于是,大量地阅读和从这些报纸中搜集资料,从纷繁复杂而数目众多的新闻中精心刷选一些切合题意而有现实价值的案例成为必不可少的工作。此外,作者还广泛查阅了相关的著作文献,这些著作,既有国内的还有国外的。这些繁琐的细致活,摆在几位多年从事高校建设和管理工作、日理万机的作者面前,确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搜集资料,整理文献是工作的第一步。接下来,便是埋于案头仔细研究,勤于走访和借鉴成功经验。本书是以当代应急管理的实际背景为基本出发点,将视角置于国外、中国港台地区、中国大陆地区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这种大背景之下的广阔视角置入,对研究者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此外,为了更深入地建构起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基本理论体系,作者钻研了教育学、社会学内容,对于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对校园安全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研究。

 在校园安全管理中,我们忽视了很多细节,由此也引发了不少连锁反应。而这本系统研究校园突发事件的著作的出版,向读者展示了校园突发事件的方方面面。正如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杨振斌所言,它“对于提高校园应急管理意识,完善预案体系,深化应急演练和科普教育,全面加强校园应急管理工作做了不懈的努力”。

 正是这些最初的动机和实际的努力,使本书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系统性、宏观性等特点。而对于晚自2003年“非典”冲击之时校园危机管理才被日渐重视的中国大陆而言,这本专门论述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专著无疑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社供稿2009.6.8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