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精装礼品新书:向熹译注《诗经》 - 专家推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专家推荐
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精装礼品新书:向熹译注《诗经》
2009-07-09 08:41:11  来源: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工程院出版分社2009-07-06  
 
 向熹译注《诗经》
 总策划:王国祥
 策划:张海辰
 责编:李健秋
 终审:何毓玲
 设计:刘晓翔
 定价:60元
 
 作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源头之一,《诗经》一直受到历代读书人近乎膜拜的尊崇。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吟哦,它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文化基因,融入到华夏文明的血液里,而传承、诠释《诗经》的任务,也落在一代代学人的肩上。——从《毛诗诂训传》开始,经汉郑玄作笺、唐孔颖达的《正义》、北宋朱熹的《诗集传》,又经清代乃至当代学者的继承发扬,治经、解经已经成为传统学术的重要一脉。在语言现代化、文化全球化的当下,这个任务变得格外重要而艰难——语境的改变,要求诠释者既要有深厚的古代文化修养,又要有化繁难为平易的现代汉语水平;“深入”故属不易,“浅出”尤为难得。而能真正做到“深入浅出”的学者,在当今学界并不多见,向熹先生应该算是其中之一。

 向熹先生是古汉语研究领域令人敬重的一位学者,他的著作数量并不是很多,但本本皆是大匠运斤、举重若轻之作,如《简明汉语史》、《诗经词典》、《诗经语言研究》,历来为古汉语和《诗经》研究界所推重。最近由我社出版的精装礼品新书向熹译注《诗经》(以下简称“《诗经》向注”),正是他以多年的学养和功力,涵育出的一部深入浅出之作。

 这本书的结构颇有特点,除原诗外,整体上可以分作四部分:题解、今译、注释、韵读,每篇作品均按这样的顺序进行分析解读。全书处处显示出一种严谨务实、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原诗自是采各版本之长精核精校而成,连标点符号都费了一番斟酌,力求与诗的原意扣合无间。

 每篇诗前的题解简洁清晰,寥寥数语点出诗的主题,让读者对这首诗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毛诗》开始,历代学者对《诗经》305篇的主题便一直争论不休。而这本书中,作者对主题的解说,虽然亦参考引用前贤的见解,却主要是立足文本自身,从内容出发。如首篇《关雎》中的题解:“一位贵族青年爱慕、追求一位采荇菜的姑娘,并想象迎娶她的热烈场面。《毛诗》以为此诗‘淑女’指太姒,‘君子’指周文王,圣主配贤妃,足为天下后世楷模。故列之于‘三百篇’之首。”这里虽引《毛诗》,却是有选择的,是服务于对内容的解说的。

 每首诗下面的译文,是这本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直译为主,句句与原文紧密对应;译文用白话,为的是通俗易懂。同时又以诗体出之,如《柏舟》篇:“随波飘荡柏木舟,在那黄河水中游。垂发齐眉美少年,正是我的好配偶。发誓到死不变心!叫声父亲和母亲,怎不体谅相信人!”体制整齐,韵律谐和,带有浓厚的民歌风味,字里行间透出作者将原作的诗意传达给当代读者的苦心和努力。

 注释部分,最见作者功力,真正是“无一字无来历”。除《毛诗》、《郑笺》、《正义》、《集传》等经典的《诗经》研究著作外,还有清人和今人的著作如《诗经原始》(方玉润)、《风诗类钞》(闻一多)、《管锥编》,乃至《说文》、《太平御览》等,作者出入其间、择善而从并梳理融会之,其涉猎之广、治学之严,令人深感佩服。

 每首诗后的韵读,按照《诗经》时代的韵部标示该诗的韵脚和韵部,使这些近三千年前的古歌,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复活——它们不再是僵化的案头文本,而是曾回荡于山谷间的悦耳歌谣。

 全书这种多层的结构、丰富的容量,也决定了“《诗经》向注”读者层的多样性。对于普通的文学爱好者来说,它是一本最合适不过的入门书:流畅平易的译文,优美而忠实地传达出原作的意蕴与风格,它能帮助我们克服古汉语的阅读障碍。读过译文,再回头细味原作,那些古奥生疏的字词也仿佛变得可亲可感了。而对于专业人士来说,它也是一个研究《诗经》的好助手:进行文本研究时,需要面对的是前人浩如烟海的解经著述,即使能够找到这些资料,但搜爬剔抉之功恐怕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的。这本书的注释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帮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它基本以古汉语表述,既精严准确又简明扼要,不少繁难古字、僻字还配以拼音,免去了翻检字典的劳神费时。更重要的是,作者那种出入诸家之说而自带主张的治学方式,实在堪为后学典范。总会有这样的时候,纷纭叠出的著作文章让人心浮气躁,恨不得立刻下笔万言赢得个著作等身,那就翻开这样的书看一看,再次领悟真正的学问是怎样打磨出来的,也再次得到一份安静读书的心绪。

 来源: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工程院出版分社2009-07-06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