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生涯规划倒推法——《谋生:王志纲纵论人生之道》北京大学出版社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生涯规划倒推法——《谋生:王志纲纵论人生之道》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志纲
2009-07-30 11:03:18 来源: 北京大学出版社
如果说生涯规划有什么诀窍的话,那就是倒推法了。因为站在设定三十年、五十年目标的基础上,才能避免过于功利,才能够着眼于长远,发现你真正想要追求的目标。根据这个目标往回推算你所应该经由的路径,这种生涯规划才是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案。
生涯规划有没有诀窍呢?我说有,我的诀窍就是倒推法。做生涯规划绝对不能由近及远。许多人会想:我在哪里毕业啊,然后我本科读完了以后去读研究生,研究生读完了以后我到美国留学,然后再回来当个金领。不能这样思考!做生涯规划大家要记住一句话:要倒过来想!我六十岁退休时候的目标是啥?用一个时尚的词来说就是愿景,根据这个愿景往前推,五十岁怎么回事,四十岁怎么回事,三十岁,二十三四岁,这么把握下来一下子就全清楚了。
我当年上大学的时候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当时想五十岁的时候要成为中国的李普曼。李普曼是美国新闻界的大记者,他在美国做记者做到了什么程度呢?美国所有新上任的总统第一时间都要拜访他,遇到重大问题时大家都愿意听听他怎么说,那真是无冕之王。我当时读《李普曼传》的时候,很激动,我说这是我的人生目标,所以当时这个思路很清楚了。大学毕业之后先到研究院待了两年,然后跑到了新华社,也是为这个目标积累实力。因为要达到这个目标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长期在外出差别人觉得辛苦,我却乐在其中,结果我把中国都跑遍了,接触了各路官员和老板,也接触了三教九流的平民百姓,既了解了政治的风向、经济的走势,又了解了社情民意,然后写出能够影响中国和推动社会的一些报道。尽管之后我没走这条路,但我的方向没变,把握国情为日后做城市和国家战略打下了基础。
我当年从事新闻工作的最大愿望就是能成为像李普曼那样的社会评论家。最后为什么放弃了走这条路?我进入新闻界的时候正巧遇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比较开放,新闻环境相对宽松的日子,我又身处改革开放的前沿,亲身经历了一段金戈铁马的岁月,那时可以站在广东写全国,这里是全国关注的热点。由此我发表了许多影响全国甚至中央决策的文章。而后随着改革开放向全国铺开,广东已经没有了先前的优势,而且随着经济的开放,新闻从业者自由发挥的程度并没有相应提高。后来我就想,看来在我这一代人里面还不可能出现李普曼这样的人物,这个时候怎么办呢?那时我已经四十岁了,我是把新闻当事业来干的,如果只是一种职业,一个吃饭的家伙,我还有什么必要呆在里面呢?所以我要作出新的选择,做不了李普曼还可以换一种方式影响社会。也由于碰巧的机会,进入了策划这个行业,从民间的商业咨询做起,前提是能自己养活自己,同时保持对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观察与思考,积累建立中国特色的商业思想库的经验。我决定从四十岁到六十岁用二十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个目标。目标定了以后,然后五十岁干啥,四十岁干啥就都清楚了,到现在做了十三年,还有七年时间。现在我们从微观的企业到宏观的区域,从城市战略到国家战略,百分之五十的业务已经是政府项目了。伴随着中国在世界的崛起,再过五年七年,中国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很多事情都需要集中中外的智慧,整合中外人才来做。这不是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机会吗?机会已经在了,问题是我们的本事到不到家,机会来了能否抓住。
现在我们很多人是非常主观的,随波逐流,什么热闹选什么,而这种规划大多以失败告终。因为这种规划法往往是刻舟求剑,等你赶大潮时,实际上已经开始退潮了。一旦碰到这种社会环境变化,你就非常被动。比如看到周围的人都“下海”,自己也跟着赶时髦,谁知道等你进去已经开始退潮了,缺乏准备盲目跳下去的人就在海滩上搁浅了。因为这种规划一旦得不到社会的配合,你就非常被动。
另一种情况是一说生涯规划,马上想到的就是要找什么职业,并且经常在一些细枝末节上患得患失,结果是本末倒置,迷失了方向。我认识一个孩子,本来钢琴已经考到了十级,是全省比赛第一,准备考音乐学院。但考大学前,他妈妈却认为选择俄语专业将来可以借助奶奶大学教授的人脉找到好工作,擅自做主修改了志愿。孩子从小练钢琴经常挨打,手都弹肿了,刚培养起兴趣和自信,又进入一个完全陌生和非擅长的领域。很多孩子都是这样被动地跟着家长的指挥棒转,结果整个人生都在痛苦中度过,没有丝毫的乐趣可言。
生涯规划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第一,你要搞清楚自己的兴趣到底是什么,只有干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才能把自己的潜力发掘出来,发挥到最大,才能够充分燃烧自己。即便中途遇到挫折痛苦,做自己喜欢的事总是苦中有乐。
第二,要干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先有一专再求多能。没有一专,在市场分工里就没有你的地位,但是光有一专,你只能是一个技术人员。有了这个专,你再去发挥你的多能,去打造你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就是我讲过的在跟社会上各方面的人打交道的时候要注意主观和客观的磨合。当你人微言轻时你得适应规则,而当你积累到一定程度,有了话语权之后,你会发现你的天地越来越广阔,你越来越自如,这时候你不想成功都难。除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我还加了一项:“历万端事”。阅历是人生最大的一笔财富,把这些东西理清楚以后,知行合一,最后你就能够“直挂云帆济沧海”,实现你当初的梦想,过上自己想要的日子,到六十岁回头来看,才不至于有太多的遗憾。
本文摘自《
谋生:王志纲纵论人生之道
》
王志纲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定价:28.00元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