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首届全国化学类专业研究生化学课程与教学研讨会暨全国化学类专业研究生教育论坛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 - 教材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教材论坛
首届全国化学类专业研究生化学课程与教学研讨会暨全国化学类专业研究生教育论坛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
2009-08-05 09:21:51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七月的上海骄阳似火,校逸夫楼报告厅却依然高朋满座。7月18-21日由中国化学会和华东理工大学主办,校研究生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和出版社承办的“首届全国化学类专业研究生化学课程与教学研讨会”暨“化学类专业研究生教育论坛”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大会执委会主席于建国副校长主持开幕式,大会组委会主席钱旭红校长、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的“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化学与应用化学丛书”总顾问、厦门大学郑兰荪院士、上海市教委高教处处长兼上海市学位办主任田蔚风教授等在开幕式上讲话。本次会议被中国化学会列为2009年工作计划。

 近年来,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的大幅度增加,研究生教育质量已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成为研究型大学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从2006年起,经过2年多的策划和准备,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组织全国30多所“211、985”高校和中科院系统的100多位专家编写出版了三套“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即《化学与应用化学丛书》、《化学工程与技术丛书》、《纳米科技与应用能力培训丛书》,其中化学、化工、材料方向的研究生教学用书达到28种。2008年9月华东理工大学在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上海“211”高校交流研究生教育工作时,普遍认为研究生课程与教学是研究生教育中最易忽视的环节,上海市高校应将优势学科的研究生课程与教学资源实现共享,以进一步提高上海市高校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和整体水平。

 为此,华东理工大学依托应用化学、化工、材料三个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工科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基地的优势,由研究生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出版社共同承办构建了化学类专业研究生课程与教学的经验交流平台。经过10个多月的精心策划和积极筹备,这一平台发展成为面向全国高校化学类专业研究生导师交流课程教学与教材建设成果的重要阵地,得到全国11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积极响应,200多位负责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校、所级领导、学院级领导、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课程教师莅临本届研讨会。郑兰荪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光巨教授、天津大学副校长冯亚青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宁桂玲教授,以及国家级教学名师、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学科委员会副主任、厦门大学郭祥群教授等20多位知名专家围绕如何进一步加强研究生的创新性培养,我国化学类研究生培养的教学理念、人才培养以及教学内容、体系、方法、手段的改革等在大会报告中奉献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社长徐宏教授做了题为“倾力打造中国最强的化学化工与新材料教材出版大学社”的大会发言。

 围绕建设高质量的化学类专业研究生课程与教材体系这一主题,组委会共收到88篇研究论文,反映了我国高校近十年来化学类专业研究生导师对课程教学与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心得,论文集——《21世纪化学类专业研究生教育成果与展望》已由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校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宋恭华教授代表大会执委会做了大会总结,充分肯定了本次大会对推动我国高校化学类研究生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所起的重要推动作用,对提升上海市和全国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起到的典范作用。

 会议期间,与会者踊跃争购校出版社近年出版的约300种化学、化工类等理工图书成为一大亮点。与会者赞扬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理工类图书品质优良,实用性强,作者优秀,编校质量高。

 来源: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