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重庆大学出版社《疯狂》有什么理由全球销售100万册? - 编辑荐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编辑荐书
重庆大学出版社《疯狂》有什么理由全球销售100万册?
作者:柏子康
2009-08-13 15:34:18 来源: 重庆大学出版社
疯狂
玛雅·郝芭琪
重庆大学出版社
定价:¥29.80
最近,重庆大学出版社引进出版的《
疯狂
》一书被国内各大媒体评论如潮,似乎像书名一样到了疯狂的程度。是不是销售也到了疯狂的程度,因时间太短,现在还看不出来。不过,我倒是认真翻阅了这本书,该书是《纽约时报》、亚马逊网上书店畅销书,全球销量超过1000000册。
100万册,在当今网络、手机、电视等新媒体的冲击下,应该是一个不小的销售数字。我看完书以后,对这样一个销售数字找到了以下几点理由:
1.本书作者玛雅•郝芭琪是一位70后美女作家。她出生于1974年,23岁时就出版了自传体小说《颓废》,2005年出版第二本小说《隆冬》,2008年4月,这本《疯狂》问世。《颓废》被翻译成14种文字,在全球几十个国家畅销不衰。她是《纽约时报》《魅力》《华盛顿邮报》《波士顿凤凰城报》《出版人周刊》等众多媒体经常报道的美女作家,是普利策提名的畅销书作家,屡获殊荣,她还在美国众多大学教授写作和文学。
2.作者完全写的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想来都后怕的经历。玛雅•郝芭琪,一个性感美丽的美国女人,但是,四岁就患上了精神疾病,失眠、害怕阳光而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拉上所有的窗帘;十岁开始酗酒、暴食;十几岁开始吸毒、滥交——为了换取毒品,而用自己的身体和一个个小混混在地下室中昏天黑地地做爱。
原来,二十几岁时作者被确诊患有严重的躁郁症。她躺在自己的公寓浴缸中用刀切割着自己的身体;狂躁不安的她一次次被送往精神病院接受电击治疗;她经常在早晨醒来发现自己躺在陌生男人的床上,而其中一个竟然成为了她的老公,可这样的婚姻是短暂的,她背着老公,和一个偶遇的男人去墨西哥历险,但一路陪伴她的是大麻、酒、精神药片和无休止的性爱。
这样一个颓废的女人,这样一个疯狂的女人,这样一个美丽的女人,这样一个性感的女人,这样一个生活在虚幻和现实之间的女人,她的人生到底带给人什么呢?那就是一个在疯狂中抗争、在沉醉中自省、在沉沦中自我救赎、在绝望时呐喊、在穷途末路时一鸣惊人的真实故事!作者用手术刀式自我解剖的文字、自我嘲讽的语气,通过一幕幕令人毛骨悚然、动人心魄的场景——自残、绝食、吸毒、滥交、穷困潦倒与无数次送医急救——把读者带入到一个躁郁症患者疯狂灵魂的深处……
很多作者都力图使自己的作品与众不同,但是,如何做到这一点?一是有惊人的虚构能力,二是有惊人的生活经验。《疯狂》显然是后一种,完全是作者亲身经历的再现。我有时候在想,作者是不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畅销,有轰动效果,而故意去冒险呢?作者1997年23时出版的小说《颓废》,就是自传体小说。《疯狂》的问世,作者再次将自己的心路历程娓娓道来。
3.患躁郁症的人不在少数。这种病原来很少听说,但据书中介绍,美国成年人中患躁郁症的人数为580万。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台湾也有30万人患躁郁症。躁郁症是一种双极性的情感疾患(bipolar mooddisorder),此种疾病的特性是躁狂发作(manicepisode)与忧郁发作(depressiveepisode)交互或混合出现。其中躁狂发作的特性为:高昂、开阔、多话、易怒、自夸、自大、注意力分散、意念飞跃、不寻常的快乐、盲目的投资或采购、活动量增大、睡眠时间少等等。忧郁发作的特性为:心情沮丧、失去兴趣、活动力降低、食睡习惯改变、疲累无活力、自责、自杀等等。由此可知,患躁郁症的人在情绪上的变化会很极端,可能前一周还“快乐得不得了”,下一周就忧郁得想自杀。甚或混合型的发作,更出现喜怒无常、阴情不定的特性。
作者以记忆片段的形式记述了自己从1994年到2007年约13年的患病史。“那就是20岁的我,躺在明尼阿波利斯公寓间的浴室里,神情麻木、酩酊大醉,手拿着刀子在自己的胳膊上精心地雕琢着——一片叶子和一条蛇的图案……自残行为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我划破了我的血管……”玛雅•郝芭琪记录了自己13年饱受的病痛折磨,挣扎于迷茫、亢奋、放纵、沉沦之中,在暴食症和厌食症轮番进攻下身心俱疲,一度靠自残麻痹自己,最终在医生和家人支持下接受患病的事实,豁达地与病魔抗争。13年,在人的一生中可不短,但最终作者没有颓废,而是振作了起来,而且一本又一本小说问世。从医学角度,几乎可以把这本书当做一本文笔斐然的病例,书中对躁郁症患者内心和行为所做的详尽描述,精神科的医生真应该好好读一读,那样才能了解他们该怎样诊断自己的病人,而不是误解,也不至于误诊。
正如本书译者一熙所谈的,相对于西方国家对躁郁症展开的研究,我国在该领域,尤其是在躁郁症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社会权利方面进行的探讨才刚刚起步。如何才能深入患者的精神世界,体会他们的疯狂与灰暗、残酷与偏执,对人生的渴望、追求和奋斗?这本内容真实的心理传记足以让我们感同身受。
来源:重庆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