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鹤鸣深处思故园——评舒衡哲《鸣鹤园》北大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鹤鸣深处思故园——评舒衡哲《鸣鹤园》北大社
刘婷婷
2009-09-02 08:58:17 来源: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鸣鹤园
》(美)
舒衡哲(VeraSchwarcz)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6月
第1版
定价:32.00元
泱泱数千年灿烂文明的古老中国向来不缺乏历史,江南到漠北钟灵毓秀的神州大地亦不少姿态万千的园林,五十六民族争奇斗妍的华夏沃土更催生出源源不竭的语言艺术。而经由犹太裔美国女学者舒衡哲教授敏锐的目光、严谨的推敲和细腻的笔触,历史、园林和语言艺术在位于北京西郊的鸣鹤园这一隅载有太多故事的土地上聚焦、融合,演绎并折射出至真至美而又耐人寻味的别样风景。
很难界定《
鸣鹤园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史料汇编、园林索引、散文游记、哲学思辩、主题诗摘……或许都有一点。每个要素都是从“园”点向不同角度延展开来的一条线,使得“园”的形象愈益丰满生动。览读之间,人不在园中,而是在更高处的时空大屏幕前,手执一柄遥控器,不时被眼前历历的过往所吸引。
鸣鹤园位于今北京大学校内,得名于清嘉庆帝之子惠亲王绵愉,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惨遭焚毁,20世纪六七十年代见证中国知识分子的“牛棚”岁月,始终默默注视着历史的兴替。1993年,在犹太裔生物学家和慈善家亚瑟·赛克勒夫妇的资助下,昔日的皇家园林遗址上,一座亚瑟·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落成并开放,以全新的方式纪念和缅怀着峥嵘岁月。
作为燕园记忆之一,作者的故园之旅由此开始。在一次次对过去的追溯、探访和考证中,她掀开历史的厚重帷幕,对园林和历史展开深入思考,关照和慰藉着那些在历史颠簸中饱受创伤的心灵。
艺术可以承载历史的创伤吗?翼然亭下晨读的少年,燕园林间漫步的情侣,博物馆内驻足的母子,他们或许都不曾想过。而这,恰是舒衡哲努力寻求解答的问题。
园林不仅是世间的存在,也能在人们的心里扎根。在作者看来,它是一个有形的物质空间,还是一个无形的精神领域。园中的山湖草木调和静动,愉悦赏客的同时,进行着神奇的心灵炼丹术。即使园林本身不复存在,化为被人遗忘的缄默的废墟,也仍能凭借支离破碎的文字和无限的想象力重获新生,点燃希望的火焰,在人们心中播洒思想的种子,延续对历史的种种记忆。
曾几何时,午后的暖阳斜射在成王府葫芦形入口处,形成一缕柔和的光柱;湖面蜿蜒的水榭下静静的流水使琵琶乐声分外空灵……园子巧妙融合满族的道德传统和儒家的美学原则,成为满清贵族在多事之秋排解幽情、隐退冥思的去处。在作者眼中,园子不只是园子,更是一个人一个时代思想的象征,随昌盛而荣,随战乱而衰,随侵毁而灭。“鸣鹤”之名借喻政坛之外高洁优雅的有识之士,寄托着园主人不逐名利,但求“真之喜悦”的思想标的。可惜,蔚秀园之于奕譞,朗润园之于奕欣,鸣鹤园之于绵愉……园子最终和主人一样,成为与真理相悖之时代的牺牲品,只留下一堆残垣断壁,纪念着那个消失的世界。在美被暴力粉碎的暗夜里,当侵入者抢光了满园的宝物,点燃手中的火把掷向圆明园飞檐斗拱的屋角时,火光映红了一张张因摧毁一切而容光焕发的魔鬼脸孔。仙鹤飞走了,满园衰草沉默不语,园林已没有能力治愈政治上的创伤。
园毁了,但与园相关的记忆没有。历史的碎片仍然珍藏在人们心中,被光影和文字反复诠释和再现,像孢子一样不断分裂增殖,随时准备重生。即使是在“文革”十年浩劫那风雨如晦的日子里,残酷的景象也如同一枚“干枯的果核”被保存下来,时而隐晦、时而清晰地展现在艺术与文学作品中,在风暴结束之后又焕发了新生。
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忆,作者与周一良、陈阅增、陈振汉、季羡林一一长谈,仔细聆听、温和叙述了那段被破坏的快感笼罩和吞噬的日子。正如季老所言,“牛棚里制造的恐怖气氛,同佛教的地狱比起来,远远超过印度的原版”。在凛冽的寒风中,一些人憾然殒去,还有一些则像朱光潜和王瑶那样,透过默立不倒的翼然亭望到了冬日里依稀的暖阳,打开了通往内心的一扇窗户,凭借希望、忍耐与坚持熬过了可怕的严冬。亭顶消失的鹤影,早已化身自由的精灵,长驻在人们心中。
“总能寻到一丝嘶哑的声音,如果我们仔细聆听”——是的,复原一个园林需要在它沉默的土地上耐心地倾听,还需要为它枯萎的枝叶注入新的活力。人的心灵也需要一个空间从创伤中恢复,获得永恒的庇佑。最终,园林和博物馆相辅相成,结成共同唤醒往事的联盟,释放出了人们内心无限的空间。那些斑驳残缺的展品,满怀歉意展示着它们的伤痕。沉默不语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说,而是留出空间让我们去敬畏,去探索,去感受残缺中隐含的无言之美。
历史不仅镌刻在满面沧桑的兔首、鼠首上,更记载于每个人心中。对历史的执著曾经是一种罪过,而现在,对历史的思考和珍爱几乎成为了一种美德。不论面对阿富汗被砸毁的巴米扬大佛、美国纽约轰然倒塌的世贸大厦、梦魇般的纳粹集中营,还是写满几多心酸血泪的“牛棚”……总需要有一些地方,留给人们释放过去的苦难和忧伤,并像镜子一样引发新的反思。
今天在北大校园,历史依旧在讲述着它的故事,时而慷慨激昂,时而低声细语。正如犹太裔前辈赛克勒那样,舒衡哲带着感同身受的沉重与忧虑直面中国曾经的苦难,在这片曾有鹤群振翅翔起的地方继续着对美和艺术真谛的探询。她深知,伟大的艺术,已经“成为记忆宝库中突出的一部分,在我们的经验中无意识地、持续地展现。因此,伟大的艺术和文化属于全人类”。
历史从未曾远离,先人非遥不可及,我们亦并不孤单。鸣鹤园支离破碎甚至一度压抑的历史仍是通向想象之旅的大门。在不堪回首的往事洒下的光芒中,见多识广的来访者依旧能够发现它那残缺的美。忘记历史是一种背叛。面对一位如此热爱且探寻着中国历史和园林的外来者,我辈国人又当有何启思?(来源:光明网-光明观察)
摘自: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