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真抓实干 攻坚克难 坚持走西师版艺术特色图书复兴之路 - 教材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教材论坛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真抓实干 攻坚克难 坚持走西师版艺术特色图书复兴之路
2009-09-24 09:05:21  来源: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为总结上半年艺术类图书出版情况,探寻新形势下艺术类图书出版新思路,8月6日,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召开艺术类图书出版工作专题会议。

 社长周安平、党总支书记兼副社长刘春卉、总编辑李远毅、副处级调研员郭昌瑜出席会议,选题策划中心(目前主要策划美术类图书选题)及艺术分社全体人员,出版部、电子音像中心数字网络中心、市场营销部负责人及部分人员参加会议。李远毅总编辑主持会议。

 会上,市场营销部首先通报了今年1~7月的艺术类图书销售情况。同比数据显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上半年艺术类图书销售额出现下滑趋势,艺术类图书在市场营销部的销售比重继续下降。艺术分社社长周松总结了三大外部原因:一是出版艺术类图书尤其是美术类图书的出版社增加,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原来有的“特色优势”受到冲击和挑战;二是盗版更加猖獗和隐蔽;三是高校逐渐不再强行要求学生订购教材。选题策划中心同时提出,目前,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艺术类教材、专著的编写队伍力量不足,且作者及资源管理有待改进,部分作者过于散漫、交稿周期过长、交稿时间不固定,无法从源头上保证新书书稿的按质、按时、按量到位。

 针对艺术类图书销售下滑的情况,刘春卉书记分析指出,当下的艺术出版竞争激烈,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分社及市场营销部应积极思考,寻找对策和机遇。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环境,艺术分社必须苦练内功,解决好制约艺术类图书出版的诸多内部问题,尤其是在选题策划、组稿、编校加工、广告宣传和市场推广等方面要下功夫,要增加专业编辑数量,为编辑人员了解其他出版社的同类产品提供更多方便,要增加艺术类图书在春秋两季高校教材目录上的广告投入,进一步扩大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艺术类图书品牌的影响。

 在听取大家的发言之后,周安平社长作了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地指出,在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工作上,要攻坚克难,真抓实干,要重振艺术类图书发展的雄风,由此,我们需要处理好十大问题:

 第一,艺术类图书特色与市场规模的问题。艺术类图书作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特色产品,在业界和教育界乃至学术界都有一定的影响,但要保持和突出这一特色,则需要继续扩大产品规模,增加市场份额。第二,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艺术类图书的定位问题。作为全国较早介入艺术类图书出版的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长期以来主要在大中专教材方面发展,今后要把这种“板块优势”坚持下去。第三,新书与重印再版书的关系问题。编辑部门要重点开发新书,但不能忽视修订再版工作。第四,策划组稿与作者资源的问题。要培养中青年作者,积极策划自主选题,在出版上既要坚持走艺术教育的道路,也要思考开发新的出版领域,比如艺术文化类图书的出版。第五,销售重点与销售渠道的问题。销售部门要始终把艺术类图书作为销售重点,尤其是在春秋两季的大中专教材推广上更应如此,要拓宽推广思路,广开销售渠道,扩大产品享誉度和美誉度。第六,图书生产销售与成本的关系问题。出版部等相关部门要加大创新,切实加强图书组稿成本和营销成本的测算。第七,要处理好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关系。要思考如何更好地链接艺术院校资源,争取推出更多的图书精品,同时利用这些资源在数字出版上投入更多的项目和经费。第八,艺术类图书与其他图书的销售问题。过去出版社以艺术类图书的出版销售为重点,现在又着力在开发其他图书产品,这就要求我们“两手都要抓”,而且“两手都要硬”。第九,产品结构与销售机制的问题。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艺术类图书更多的是大中专教材,产品结构就决定了销售模式、销售机制,我们的销售重点要延伸到美术、音乐一线教师身上去,要想办法让他们知道我们的教材,进而选用我们的教材。第十,全社的发展与艺术类图书的发展的关系问题。近年来,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中小学教材、教辅发展较快,高校教材教辅、职业教育教材等新板块也正在顺利起步,与过去仅靠艺术类图书打天下已大有不同。因此,编辑部门和销售部门要通力合作,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在3年内使艺术类图书销售实现大幅提高。

 最后,总编辑李远毅在发言中要求,各相关部门要迅速召开部门会议,仔细学习、深入体会会议精神,将周社长的指示贯彻落实到每项工作中去,真抓实干、全面推进,努力推动艺术类图书出版工作,坚持走西师版艺术特色图书复兴之路。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