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经济学分析》主要内容(中)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经济学分析》主要内容(中)
2002-10-14 16:56:18  来源:  
 
第6章“企业网络化及对企业制度构建的影响”,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通信等技术的创新引发了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与传统产业相比,新技术产业采用了更为灵活的生产体制,且更加注重企业之间合作网络的发展,试图充分利用本企业外部的资源优势,逐渐形成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态——网络化组织。企业网络化的特征是处于同一网络中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共享相关的产品与生产方面的信息,用覆盖着整个合作网络的决策系统代替了传统的以单个企业为单位的决策系统。这种全球性的企业网络化现象对我国企业制度的演变与网络企业的成长有诸多启示:(1)应当利用信息技术蕴涵的巨大生产力,在现有基础上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在各经营要素(人、财、物等)的优化组合和专业管理的协调中达到企业活动的总目标,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2)顺应信息时代分工和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对企业内部的各项业务进行整理,将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业务逐渐通过各种方式剥离出去,使企业轻装上阵,集中有限的资源从事最具优势的关键业务的开发;(3)转变观念,重视对员工工作热情的激发,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结构多元化、人才多样性的企业;(4)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并加强企业之间的联合和合作;(5)对于新兴的网络公司而言,其市场位置就是专门处理与客户相关信息业务的专业化公司;(6)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网络公司必然要走与传统产业相结合的道路;(7)今后传统企业和网络企业的战略合作、合并的动向,以及传统企业独自创建网络事业,从而摸索同现有的传统事业的最佳组合的动向将更加明显。

第7章“国有企业的战略性调整与治理结构的创新”,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与治理结构创新的整体性思路。本章认为把国有企业改造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为此就必须在实现政企分开和产权明晰化基础上使剩余索取权具有可转让性。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的整体思路就是选择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战略,即提供公共产品和涉及国家安全的单位实行国有国营模式,处于报酬递增行业的自然垄断企业选择国有国控模式,竞争性的大型国有企业宜进行公司化改造,中小型竞争性国有企业应完全放开。本章还从两个层面构建了国有资本从某些竞争性领域退出的机制:一是所有权的退出机制,即国有资本直接分阶段、分步骤地从某些企业中退出;二是在所有权结构不变的条件下,引入企业控制权的退出机制。书中强调,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核心应遵循既符合我国国情又顺应历史潮流的共同治理原则。共同治理的核心就是确保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所有者具有平等的机会参与企业所有权的分配。本章最后还分别设计了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中的共同治理机制。

第8章“企业治理结构模式的国际比较”,指出企业治理结构是一种契约制度,它通过一定的治理手段,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以形成科学的自我约束机制和相互制衡机制。企业治理可分为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内部治理决定企业内部决策过程和利益相关者参与企业治理的方法。外部治理则是以外部市场来约束企业,这些外部市场一般包括经理劳动市场、金融市场、产品市场以及技术市场。不同的国家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所起的作用不同,同时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的结构也有差异。总的来看,发达国家的企业治理模式可分为两类:英美模式和德日模式。本章着重于这两种治理模式之间的比较。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人力资本分享企业所有权在不同国家、不同程度上体现了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基本趋势。

第9章“国有企业监督机制的演变及其制度设计”,从剖析国有企业改革中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原因入手,强调加强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监督的重要性。事实说明,以前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监督是不很成功的,甚至是失败的。1998年稽察特派员制度的建立是国家逐步从体制上、机制上加强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监督的有益探索。实践证明稽察特派员制度在维护国有资产权益、加强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监督等方面是卓有成效的。向国有重点大型企业派出监事会是对稽察特派员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是真正从体制上、机制上加强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监督,是国有企业监督机制发展的方向和改革的目标。向国有重点大型企业派出监事会在实践中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需要及时总结经验,逐步完善这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监事会制度。

第10章“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选择与监控机制创新”认为,虽然在当前条件下造成国有企业运营效率不高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可以肯定,国有企业经营者的企业家才能不足或努力程度不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解释变量,因为企业面对的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那些制定和实施企业经营发展策略的企业经营者(在公司中包括董事会执行董事和高级经理)的管理能力、经营决策能力和努力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业绩。据此,本章着重探讨国有企业的经营者选择和监管机制的改革。

摘自《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经济学分析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