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为羞涩者设置的角落《的里雅斯特:无名之地的意义》浙江大学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为羞涩者设置的角落《的里雅斯特:无名之地的意义》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04-29 14:47:11 来源: 浙江大学出版社
德波顿曾在《旅行的艺术》一书中这样写道:“很多地方,我们去过了,但却只是走马观花;然而它们之中也会有几个地方非常特别,给我们强烈的震撼。这些地方共有着一种特质,可以用‘美’这个笼统的字来概括。求助于语言或许是另一种表达我们对一个地方的喜爱的方式。”幸好有这种喜好的旅行者并非只有德波顿一人,所以我们才能领略到现年82岁的英国著名变性作家简·莫里斯(她本是男性,结婚23年后,才动手术变成了女人)笔下的城市之美。
我说的是
简·莫里斯
的《的里雅斯特:无名之地的意义》的里雅斯特,是意大利东北部的一个港口城市。莫里斯称它是一个“无名之地”的时候,多少让我有些犹疑。因为在1867年到1918年期间,的里雅斯特作为奥匈帝国的主要出海口,曾是地中海沿岸一个繁荣的港口城市,也是当时音乐和文学的中心。只不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匈帝国崩溃,的里雅斯特并入意大利,随之经济文化开始衰落下去。
也许正是这座城市没落贵族一样的姿态吸引住了莫里斯。她一次次地往返这个小城:“这样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对我却有种特别的吸引力。与友人谈话的间隙,我时常能感受到的里雅斯特的神秘召唤。”
诺奖得主帕慕克对伊斯坦布尔倾注自己的全部深情,因那是他生于斯成长于斯的城市,他说:“我一生不是对抗这种忧伤,让她成为自己的忧伤”。而的里雅斯特之于莫里斯,虽非故乡之城,但“这座神秘的海港,曾带给我如许的甜蜜与忧伤,不仅见证了我青春的消逝,更凝结了我一生的钟情”。
在的里雅斯特的文学地图上,只有寥寥无几的作家为这个城市代言。比如詹姆斯·乔伊斯,最初来到的里雅斯特时只有21岁,生活工作经验两无。十年后一战爆发他被迫离开此地时,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都柏林人》和《一位青年艺术家画像》的作者了。多年后,乔伊斯的弟弟接受采访时说:“的里雅斯特并没给吉姆什么。”据他说,20世纪初期,的里雅斯特的都市气氛一点也不能给乔伊斯灵感。幸好,马索林诺·达米柯驳斥了这种荒唐的观点,他说对欧洲现代文学史上这位最著名的流亡者来说,的里雅斯特不仅是中立的藏身之所,也是激发他想像力的地方。
还有翁贝尔托·萨巴,这位意大利的大诗人,他在的里雅斯特开了一家书店,终生隐居于此,业余时间写诗,他的一生奉献给了这座城市,他说的里雅斯特有一种“毫不矫饰的魅力”:“我的城市哟,它在各方面/虽都洋溢着生命力/却有一个为我而设的/为我那沉思、羞怯的生命而设的角落。”
本雅明曾对城市写作者做过一个简单有趣的调查,根据他的说法,假如把现有城市的描写根据作者出生地的不同分为两组,我们肯定发现,本地作家对城市的描写只占少数。本雅明给出的解释是,因为外人看一座城市的时候,感兴趣的是异国情调和美景,而对本地作家来说,其联系始终掺杂着回忆。但对于生长于英格兰的简·莫里斯而言,的里雅斯特难道仅仅意味着一种异国情调么?那字里行间漫溢出的深情,念念不忘的美好时光,熟稔于心的历史人物,已经融入血脉的亦真亦幻的海港,时常入梦的山山水水都预示着的里雅斯特不仅仅是一座城市,更寄托了她高远的理想。
《的里雅斯特》(旅游文学)
来源: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04-29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