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下午,值“五四”青年节之际,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我社共同主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在钓鱼台国宾馆举办百场演讲庆典,回顾自2003年初发起至今八年来的发展历程,展望新时期的发展前景。“论坛”两位发起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理事长郑必坚分别发表致辞,我社社长李朋义代表论坛主办单位致辞,中科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秘书长邓勇主持庆典。我社张增顺总编辑、阎志坚副总编辑、苏雨恒副社长和原副总编辑王霁出席庆典活动。 路甬祥副委员长在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新科技革命的前夜,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为保持其科技与经济的领先地位,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的新机遇,都从战略高度谋划未来,选择重点领域,增加创新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制高点。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我国在依靠科技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同时,也必须为新科技革命做好充分准备,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新一轮国际科技经济竞争中,赢得先机、占得主动,实现跨越发展。路甬祥强调,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培养造就德才兼备、宏大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是基础和关键。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必须坚持在开放的国际环境下实施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立足自主培养,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在创新、创业人才方面的差距,才能在全球经济和科技竞争中赢得主动。 郑必坚理事长在致辞中指出,论坛秉承“从国家战略角度思考科学与人文、从科学与人文角度思考国家战略”的宗旨,从科学与人文的角度思考中国和平发展道路这一战略问题;并围绕这一国家发展的战略道路问题,深入探讨科学、人文和社会课题。现在我们站在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历史新起点上,论坛应当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要求,作为全部工作的根本性主题;应当紧紧抓住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两大命题,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当在着力突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同时,又着力突出人文、社会问题特别是“社会治理”等问题的研究。 李朋义社长在致辞中说,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走过了八年,迎来了她的百场盛典。在这八年时光里,在路甬祥同志和郑必坚同志两位发起人的领导下,论坛坚持“高水平、高层次、高规格”的方针,逐步成为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的思想高地和文化平台。高等教育出版社作为一家服务于中国教育事业的出版企业,本着植根教育、弘扬学术、繁荣文化、服务社会的宗旨,既有自己的文化追求,也有自己的社会责任。我们将继续支持“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携手合作,再造论坛更大的辉煌。 “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自2003年初创立以来,邀集中国高层领导、外国政要及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就人们共同关心的政治、经济、科技、外交、环境、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各种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学术研讨和交流,致力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贯通,致力于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八年来,论坛已举行了99场主题报告会,90多位功勋科学家、学界大师及专家学者、高层政要、国际知名人士、企业界精英等莅临论坛发表了演讲,累计听众达到八万多人次,几十家国内外知名传媒对论坛活动进行了长期跟踪报道,演讲内容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分6辑文集即《世纪机遇》、《科学发展》、《创新与传承》、《和平崛起》、《面向未来》、《应对挑战》出版。 来源: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