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高等教育中的结构性浪费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高等教育中的结构性浪费
2002-10-25 15:43:48  来源:  
 
 
(一)结构性浪费的主要表现

1.过度教育现象。

过度教育是指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超过了其所从事的工作所要求的水平,使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劳动者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由于对所从事的工作不满意并引起劳动生产率下降。有研究表明,过度教育每增加一年,工人对工作满意程度下降3.3%;而工作满意程度每下降1%,劳动生产率下降2.53%。我国一方面是人才的严重匾乏,社会无法满足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愿望,可是另一方面,又出现了大学生分配不出去的现象,而且这种情况正在加剧。这实际上在我国出现了一种人才相对过剩的危机。

   2.功能性浪费。

一是高校教学、科研、服务三大职能割裂现象严重。有些发达国家按科研50%、教学30%、公共服务20%的比例对教师进行考核并决定晋升,值得学习;二是“三教”各自为战,普通高校与成人高校、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缺乏沟通。如1995年,全国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1156所,在校本专科学生123万人,平均规模1065人,如不计广播电视大学,平均规模只有621人。在现有普通高校内加强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是内涵式发展、范围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结构效益的重要方面;三是办学模式趋同,高校设置不规范,特色不明显,缺乏根据社会有效需求对学校发展做出合理的规划,总体目标偏高、求大求全现象严重。

3.高等教育的无效供给。

即由于结构的失调,导致人才过剩和人才奇缺的双重现象,从而造成教育投资的浪费,并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应从层次、科类结构两方面人手,转向教育供求的“适销对路”。据(2000年中国教育)所载的人才使用方面的浪费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专业上用非所学(约占14%以上),层次上高才低用(约占13%以上),数量上人浮于事,由此造成1/3的人才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我国专业技术人员中,能力得到全力发挥的只有14%,平均能力发挥程度只有65%左右,也就是说,全国技术人员约有35%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这相当于344万名专业技术人力资源处于闲置状态。

4.师资数量过剩而质量不足。

教育数量的扩张应与质量的提高结合起来,否则教育投资效率就会下降。我国目前师资队伍中出现的“过剩现象”,其实是不需要的那部分数量过剩,而需要的那部分相对不足,即有质量保证的、能够胜任全工作量的教师的数量是不足的。这就成了目前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对矛盾。

5.设备因不配套的闲置严重。

有人作过调查统计,全国高校仪器设备中,有20%处于闲置状态;北京中关村地区部分高校5万元以上3690种大型仪器年均开机率仅为400小时,不开机的约占40%。其主要原因是资源不能共享,设备用途单一。按照教育部的标准,有人作过调查,在调查的高校中,教学用房缺少29.3%,但却有5%左右的不规则建筑闲置成了仓库;万元以上的贵重仪器设备使用率平均不到60%,而教学必须的实验开出率却只有86.8%。结构效益方面的问题还很多。

(二)结构性浪费的主要原因

结构性浪费的存在影响了结构效益的实现。存在结构性浪费的原因有:

l.认识上的失误导致教育不顾结构的盲目发展。

合理的教育发展结构必须回答三个问题:教育是为了什么,为了谁?教育有哪些不同的种类,每种应有多少?提供这种所需教育的最有效和最有力的途径是什么?只是简单地不加区别地扩充现存的教育系统、而没有合理清楚地回答这些基本问题,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严重的不平衡和浪费。由于盲目发展,一些发展中国家发现大学毕业的工程师比协助他们工作的中级技术员还多,或者医生比护士还多,以至于高级专家经常需要做中级人员的工作。

2.扩充教育不当所产生负效应,特别是教育与经济不和谐则可能产生结构上的“负效应”。

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提高教育水平有利于减少失业问题,但如果毕业生人数远远超过了经济发展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则会导致大学生失业现象。如果一个国家培养了过多的大学生,而无法让其就业或无法在合适的职位上就业,这时的教育不但对经济不能起促进作用,反而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甚至带来社会问题。

在我国,由于高校规模小,容易造成专业重复设置,而学校本身过分专业化,专业规模偏小,又导致系科设置单一,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有限,又造成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的效益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造成的教育投资的浪费,是一种典型的结构性浪费。

3.结构性浪费在很大程度上是决策性浪费。我国的高等教育决策是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之上的,在制定计划时领导人的主观意志、缺乏严密的论证等,是重要原因。这种浪费是一种隐性浪费,有时很难看出,但它的危害性极大,也相当深远。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内的专科层次偏低就是其中的一例。

发展中国家,如果盲目地照搬工业化国家的教育形式,也会深深地陷入困境。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典型情况显示出与不顾国家发展急需的一种形态:例如,人文科学和法律的毕业生占很大优势(有时超过90%),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毕业生只有不到lOL%,而农业这个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现阶段最需要发展的领域毕业的人常常只有不到3%。因此,教育政策本身所带来的结构性浪费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浪费。

引自《高等教育发展论》第268页
 
来源:广西师大出版社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