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经销商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明心笃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与创新》 - 编辑荐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编辑荐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明心笃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与创新》
2010-05-24 16:14:49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明心笃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与创新》订购
定价:39元
作者:
魏志敏
书号:978-7-5124-0086-3
配盘:无盘
出版日期:201005
开本:787×1092 1/16开
字数:338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数十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各级领导、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士及学生工作干部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讲话稿和论文。根据我校全员心理教育的工作特点以及心理教育与深度辅导相结合的工作模式,紧紧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这一核心目标,分别从学校工作、院系教育和学生个人的心理教育等不同层面,全面展示了我校心理教育的工作理念、研究成果与经验总结。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及其他相关育人工作者的参考资料。
前言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全面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德育工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体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于1988年10月正式成立大学生心理咨询研究中心,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迄今已有20余年的历史。在这20余年里,历任校领导、学生工作部领导及各级学生工作干部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致力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和心理素质的训练,使心理教育成为我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并逐渐形成了以校领导和学生工作部领导为龙头、以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为核心的全员教育与服务的心理教育格局。
多年来,我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积极探索了课内与课外、宣传与教育、咨询与辅导、问题解决与危机干预等多种途径与方法,构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多维的工作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专业教师队伍、学生工作队伍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作用,形成了心理咨询与深度辅导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和院系发展辅导中心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逐步建成了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心理健康教育场地和设施,心理健康与发展辅导的教育、宣传、服务、训练、干预、培训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了全国和北京市等一系列的嘉奖,被北京市教育工作委员会评为首批5所首都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在全国各大高校的心理教育领域都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为了及时总结经验并不断扩大我校心理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成果,我们征集并收录了数十篇我校各级领导、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士以及学生工作干部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讲话稿和论文,以纪念20余年来的工作成效,同时为未来的工作实践指引方向,寻找新的发展目标。
根据我校全员心理教育的工作特点以及心理教育与深度辅导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本书收集的论文紧紧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这一核心目标,分别从学校工作、院系教育和学生个人的心理教育等不同层面,全面展示我校心理教育的工作理念、研究成果与经验总结。
全书分为四篇:
第一部分“境由心造工作机制篇”,集中展示了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全局工作的工作理念与工作机制。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们,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全面指引和带领下,具备先进的工作理念、严谨的工作规范、科学的工作机制和完善的工作体系,才能够使这项工作深入、全面、有效地实施和开展。
第二部分“心同理同理论创新篇”和第三部分“耕心之旅方法技术篇”,选录了我校心理学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以及学生工作干部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方面的相关论述。古语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必须不断探索大学生心理的发展规律和心理帮扶方法,才能不断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更加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成人和成才,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
第四部分“励心笃行实践探索篇”,反映了我校全员心理教育的工作体会和实践探索,各院系、各部门根据自身的工作特点、优势和专长,从自身工作的领域和角度,充分论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发展辅导的工作思想、工作方法和工作途径。让心理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充分有机地结合,使心理健康的维护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渗透到学校教育、学生工作的各个层面,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新理念——育人育心,为“两领人才”保驾护航!
编者
2010年2月
来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